科目代码:613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修订日期:2019年9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所有二级学科招生入学考试必考的专业科目之一。通过本科目的考试,目的在于了解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状况。要求考生熟知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具有概况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与逻辑表达能力,能体现出具有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理论功底和潜质。
二、考试内容
1.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发展规律: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辩证法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及理论意义;物质运动的存在形态;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及特点;发展及其实质;联系的基本环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及意义;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3.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本质与特征;实践的结构;实践的形式;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特征及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认识的发展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二次飞跃的意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含义、辩证关系)及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两种社会历史观;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构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内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社会形态的涵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辩证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5.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关系;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原始积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二因素含义、内容和特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趋势;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的区别;资本循环原理及意义;资本周转原理及意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工资的实质;利润和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3)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6.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资本主义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垄断及其形成;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形成、形式和作用;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张的原因、基本形式、后果;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动因和影响。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7.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及其关系;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考试形式与结构
本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采用“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三种题型,总分150分。
1.解释名词:主要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把握。约占20%。
2.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本部分约占总分的50%。
3.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理论概括、理论运用的能力;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与运用的了解程度。本部份约占总分的30%。
四、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