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1996年为配合上海市“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旧城区改造、城市交通、城市环境改善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中心工作,上海理工大学按照学科专业调整的布局,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于1996年3月27日将结构工程与大楼智能化系统研究所、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合并组建“城市建设与环保科学系”。1997年4月27日在此基础上,成立“城市建设与环保科学学院”。为促进学院建设和发展,1997年5月12日更名为“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4个研究所:结构工程与大楼智能化系统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研究所、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1999年9月原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研究室并入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2000年6月原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并入学院,成立化学工程研究所。为适应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于2002年10月对学院下属基层单位进行调整,下设: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城建学院规划与设计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2007年5月为进一步提高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及创新能力,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重新调整了学院的实验中心。撤消了环境工程研究所,设立了交通与环境研究中心(实体),撤消了规划与设计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设立了4个专业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建环工程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这4个实验室均为实体,分别隶属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交通工程系。2008年9月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室管理,成立学院实验中心,统筹建设和管理该4个专业实验室。根据学校六大学科群建设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理顺学科布局结构,促进交通工程学科专业的长足发展,于2009年4月将交通工程系整建制划归管理学院,并于2009年9月将学院更名为“环境与建筑学院”。
学院现设3个系: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建筑学系(筹备),各学科专业系下属2~4个不等的研究所;实验中心1个,下设4个实验室,即:环境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建环工程实验室、建筑学实验室(筹备);研究中心1个:环保节能材料研究中心;对外合作研究中心(虚体)1个:绿色小区发展研究中心。学院现有学科专业涉及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和建筑学3个一级学科,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结构工程”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1个工程领域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点: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院现有学生近1000人,其中研究生近10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专职教师5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2人,占教师总数的22.22%,副高级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37.0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占教师总数的59.26%,硕士学位16人,占教师总数的29.63%。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结合市场需求特别是上海经济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突出: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建筑环境、设备与节能系统集成,环境交通污染控制,环境岩土与污染控制,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软硬学科融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学院各专业学科的特色。
2008年在学生工作方面,学生就业率为100%,位居全校第一,签约率69.66%,位居全校第三。获得国家、上海市各类奖项7项。在教学方面,2008年正在建设的教育高地项目1项,经费达600万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1项,经费达200万元,完成学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经费达100万元,“建筑环境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此外获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2门,对外发表教研论文5篇。2008年对外承接科研项目62项,纵横向项目经费之比达到0.24:1,其中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部委级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2008年度“创新行动计划”节能减排专项1项、上海市200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科技项目2项;在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部委级1项、世博专项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3项;科研项目完成率达到100%。对外承接科研经费达810.44万元,比去年递增12.82%,人均科研经费达到15.01万元,比去年递增10.78%,其中纵向项目经费达到239.62万元,占总经费比例的29.57%。发表学术论文136篇,人均2.52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8篇,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5篇,在国内CSCD和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8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4部。获授权专利6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件。申请专利36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17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著作权1件。获各类科研奖项1项,“既有综合性商办楼节能成套技术”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学科建设方面,2008年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完成学校学科建设经费达100万元,以及正在建设的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建设400万经费项目。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2008年邀请并接待德国、英国、澳大利以及香港地区等7批专家学者,赴美国、德国、英国、韩国、奥地利亚、希腊、西班牙以及香港地区学术交流11人次,并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科技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相关学科签订了互换交流学生和合作科研的意向书,其中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1项。同时,于2008年6月2~4日举办了第5届亚太地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的20位代表和国内61名代表参加了该国际学术会议。
历 史 沿 革
1996年3月27日组建“城市建设与环保科学系”,下属2个研究所:将结构工程与大楼智能化系统研究所、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
1997年4月27日成立“城市建设与环保科学学院”。
1997年5月12日更名为“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4个研究所:结构工程与大楼智能化系统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研究所、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
1999年9月原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研究室并入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2000年6月原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并入学院,成立化学工程研究所。
2002年10月对基层单位进行调整,下设: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城建学院规划与设计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2007年5月撤消规划与设计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设立了4个专业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建环工程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并于2008年9月成立学院实验中心,统筹建设和管理该4个专业实验室。
2009年4月交通工程系整建制划归管理学院。
2009年9月将学院更名为“环境与建筑学院”。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