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清晨,秋高气爽,文学院08级古代文学专业秦汉文化考察活动拉开了帷幕。这次文化考察的目的地是位于黄河岸边的韩城、洽川,由院研究生办公室秘书王鸿老师带队,张学忠、蒋鹏举两位老师指导。
高山仰止,追风司马——司马迁祠墓
25日11时许,考察队伍到达了本次考察的首站——司马迁祠墓。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芝川镇东南,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势雄景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司马迁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司马古道上,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石级引路,至岗顶祠院后面司马迁的墓终,脚步循着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文史祖宗”“史圣千秋”“穆然清风”等一路巍巍高悬的牌匾昭显着千年以来人们对太史公的敬仰与怀念。祠后为司马迁墓,用青砖裹砌为圆形,墓顶有一古柏,枝干苍劲,宛如太史公之雄深雅健。墓前立有清乾隆年间毕沅所题“汉太史司马公墓”石碑,肃立于前,思接千载,心游天地,大家深深折服于太史公的伟大人格与千秋功业。很多同学都认真地对司马迁祠的众多珍贵碑文做了记录,表示以后会对司马迁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
沧桑风雨,犹见光芒 ——党家村民居
下午,师生一行又来到了位于韩城市区东北的党家村,这里有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元至顺二年(1331年),党姓先人党恕轩以种田谋生,定居于此。走进党家村石砌的巷道,高大气派,典雅精美的四合院门楼格外引人注目,醒目的门楣题字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信仰,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炫耀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财富。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壁刻家训使同学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同学们在这里收获珍贵的影像与资料,留下难忘的回忆,更对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有了深入而真切的感受与理解。
秋日春水,关关雎鸠——洽川处女泉
26日清早,在些微的凉意中,考察师生又坐在徐徐荡行的画枋之中。在青绿的水面上,道道波纹消失在生长于水中洲地上的芦苇荡中。洽川黄河滩涂湿地约15万亩,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沙蓬、野蒲和各种水草,一望无际,众多珍稀鸟类出没其中,这里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荡”。景区内有瀵泉七眼,为合阳县所独有,处女泉又名东鲤瀵,在七眼瀵泉中最为神奇。当地有一个古老的风俗,姑娘在出嫁前都要到此泉沐浴,故名“处女泉”。相传周文王和太姒的爱情就在此地发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歌将这段爱情传颂千古。此泉的神奇还在于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被誉为“沙浪浴”。合阳史称古有莘国,相传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安葬在这里,烹饪始祖伊尹出生在这里,大禹的母亲、商汤的妃子、周文王的母亲和妃子,据史料记载都是洽川人。置身水上,想象着当年文王与太姒执手偕老的浪漫,我们似乎倾听到了依旧为他们祝福的“关关”之声。
这次文化考察,同学们近距离地接触了传统文化,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文明的深邃与伟大,获益良多。为期两天的秦汉文化考察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意犹未尽中,我们考察的脚步会继续,文化的感受与理解会继续,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会继续,祝愿中华文明在中国的崛起中再次散发出惊耀寰宇的光彩。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