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学基础(一)》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学基础(一)》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考研试卷库
202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20《法学基础(一)》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Ⅰ.考 查 目 标
法学基础(一)试卷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三部分。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
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
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
的法律规定。
四、灵活运用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分析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法理学 50 分
宪法学 50 分
行政法学 5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本试卷主要题型有客观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以主观试题为主。
3
Ⅲ.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法理学
一、导论
(一)法学的概念
(二)法学体系的概念
(三)法理学的意义
二、法的概念
(一)法的特征
(二)法的本质
(三)法的定义
三、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则
1.法律规则的概念
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3.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4.法律规则的类别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概念
2.法律原则的种类
3.法律原则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
1.法律概念的概念
2.法律概念的分类
四、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
1.法的渊源的概念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二)法的分类
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根本法与普通法
3.国内法与国际法
4.实体法与程序法
5.一般法与特别法
6.公法与私法
7.普通法与衡平法
(三)法的效力范围
1.法的对人效力
2.法的空间效力
3.法的时间效力
(四)确定法的效力层次的规则
五、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释义
4
1.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1.法律部门的概念
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3.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概述
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
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七、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概述
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权利和义务的特征
(二)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八、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九、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
1.归责要素
2.归责原则
3.免责
十、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概述
1.法的作用的含义
2.法的作用的分类
(二)法的规范作用
5
(三)法的社会作用
(四)法的局限性
十一、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概述
1.法的价值释义
2.法的价值体系
(二)法与正义
(三)法与秩序
(四)法与自由
(五)法与效率
(六)法与人权
十二、法的创制
(一)法的创制的概念和特征
(二)立法原则
(三)立法体制
(四)立法程序
(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十三、法的实施
(一)守法和违法
1.守法
2.违法
(二)执法
1.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2.执法的原则
(三)司法
1.司法的概念和特征
2.司法的原则
3.司法体制
(四)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的概念
2.国家法律监督
3.社会法律监督
十四、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一)法律解释
1.法律解释的概念
2.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3.法律解释的体制
4.法律解释的方法
(二)法律推理
1.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推理的方法
3.法律推理的价值
十五、法律程序
(一)法律程序的概念
6
(二)法律程序的价值
(三)法律程序的作用
十六、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职业的技能
十七、法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二)法产生的过程
(三)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四)法产生的基本形式
(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十八、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与条件
(三)奴隶制法的概念与特点
(四)封建制法
1.封建制法的概念与特点
2.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中世纪法的区别
(五)资本主义法的概念和特征
(六)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十九、法系
(一)法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两大法系的比较
(三)两大法系的趋同
二十、法的发展
(一)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
1.法制现代化释义
2.法制现代化的要素
(二)法的继承
1.法的继承的概念
2.法的继承的依据
3.法的继承的内容
(三)法的移植
1.法律移植的概念
2.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法律移植的类型
(四)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
二十一、法治国家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含义
(二)法治国家原理
1.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
2.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
7
3.法治国家的标志
4.法治国家的模式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
二十二、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二)法与生产力
(三)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二十三、法与政治
(一)法与政治的关系
(二)法与政策
二十四、法与科技
(一)法与科技的关系
(二)科技法在中国的发展
二十五、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一)法与道德的关系
(二)法与宗教的关系二十六、法与文化
(一)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
(二)法律文化
(三)法律意识
1.法律意识的概念
2.法律意识的分类
3.法律意识的作用
第二部分 宪法学
一、导论
(一)宪法学概念
(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二、宪法总论
(一)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二)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三)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
(四)宪法关系与宪法规范
(五)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
1.清末预备立宪
8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宪法
4.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4年宪法
3.1975年宪法
4.1978年宪法
5.1982年宪法
6.1982年宪法的五次修改
四、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宪法指导思想
1.宪法指导思想概述
2.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
3.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二)宪法基本原则
1.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五、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
(一)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概述
2.我国的国家性质
3.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二)国家形式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标志
六、国家制度
(一) 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2.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文化制度
1.我国宪法关于文化制度的规定
2.文化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四)社会制度
9
1.我国宪法关于社会制度的规定
2.社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五)生态文明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的生态文明制度
2.生态文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1.人权
2.权利概述
3.基本权利的概念
4.基本权利的主体
5.基本权利的效力
 6.基本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
6.文化教育权利
7.监督权和请求权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1.基本义务的概述
2.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5.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6.依法纳税的义务
7.宪法规定的公民其他义务
八、国家机构
(一) 国家机构基本原理
1.宪法中的国家机构
2.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3.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国家主席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3.国家主席的职权
(四)国务院
10
1.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2.国务院的组成、任期、领导体制、会议制度
3.国务院的职权
4.国务院机构设置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1.我国的军事制度
 2.我国宪法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地方国家机构概述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概念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八)监察委员会
1.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能
2.监察委员会的产生、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
3.监察委员会的职责和监察范围
4.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九)人民法院
1.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2.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和基本职权
3.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十)人民检察院
1.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2.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和基本职权
3.人民检察院检察院的检察工作原则
九、“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1.“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概念
2.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3.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二)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1.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2.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直接行使的权力
3.特别行政区行使的高度自治权
(三)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性质和特点
2.行政长官
3.行政机关
11
4.立法机关
5.司法机关
6.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和市政机构
十、宪法实施和监督
(一) 宪法实施
1.宪法实施概述
2.宪法实施的功能和基本方式
(二)宪法监督制度
1.宪法监督概述
2.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
3.宪法监督制度的类型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1.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
2.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3.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
4.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特点
5.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十一、宪法学前沿问题
1.近年来宪法学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
2.社会实践中的宪法问题
第三部分 行政法学
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与行政权
1.行政的含义与特征
2.行政的分类
3.行政权
(二)行政法的概念
1.行政法的含义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3.行政法的性质
4.行政法的特征
(三)行政法的渊源
1.行政法渊源的概念
2.行政法渊源的类型
3.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四)行政法的体系
1.行政法的外部体系
2.行政法的内部体系
(五)行政法的作用
1.关于行政法作用的各种观点
12
2.行政法的作用
(六)行政法学的流派与观念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1.基本原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3.政法基本原则的构成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
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
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
(四)正当程序原则
1.正当程序的由来、意义与含义
2.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
三、行政法主体
(一)行政法主体的概念和范围
1.行政法主体的概念
2.行政法主体的范围
(二)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的基本概念
2.行政机关
3.行政授权与被授权组织
4.行政委托与受委托的组织
5.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安机关
(三)行政公务人员
1.行政公务人员的基本概念
2.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
3.我国现行人民警察制度
(四)行政相对人
1.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概念
2.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
四、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基本理论
1.行政行为概念的由来与域外相关学说
2.行政行为的概念
3.行政行为的特征
4.行政行为的合法
5.行政行为的效力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3
2.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3.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4.授益行政行为和负担行政行为
5.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6.强制性行政行为和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7.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
8.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三)行政行为的类型
1.行政行为类型的概念与功能
2.行政行为类型与分类的关系
3.行政行为的类型化
(本部分的“类型”均可表述为“形式”) (四)行政立法
1.行政立法的概念和特征
2.行政立法的分类
3.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
4.行政立法原则与程序
5.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与监督审查 (五)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1.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2.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3.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与行政立法的区别
4.对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六)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的概念
2.行政处罚的原则
3.行政处罚的种类
4.行政处罚的设定
5.行政处罚的管辖
6.行政处罚的适用
7.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8.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
(七)行政强制
1.行政强制的概念和原则
2.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分类、设定、实施主体和实施程序
3.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分类、设定、实施主体和实施程序
4.行政强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八)行政许可
1.行政许可的概念
2.行政许可的性质
3.行政许可的种类
4.行政许可的原则
5.行政许可的设定
6.行政许可的实施
14
7.行政许可的监督检
8.行政许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九)行政检查
1.行政检查的概念
2.行政检查的性质
3.行政检查的特征
4.行政检查的原则
5.行政检查的种类
6.行政检查的主要措施
7.行政检查的程序
8.行政检查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十)行政主体的其他行政行为
1.行政确认
2.行政命令
3.行政给付
4.行政奖励
5.行政裁决
6.行政调解
7.行政协议
8.行政指导
9.行政事实行为
10.未形式化行政行为
五、行政程序
(一)行政程序的基本概念
1.行政程序的涵义
2.行政程序的分类
3.行政程序的价值
4.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概况
(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
2.公正、公平原则
3.参与原则
4.效率原则
(三)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1.行政听证制度
2.行政回避制度
3.审裁分离制度
4.说明理由制度
5.信息获取制度
6.案卷制度
(四)公安行政执法程序
1.严格遵循公安行政执法权行使程序的意义
2.公安行政执法权的程序要素及作用
15
3.公安行政执法权运行中的程序问题
4.公安行政执法权的程序控制
六、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一)行政违法
1.行政违法的概念与特征
2.行政违法的种类
3.行政违法的分类
4.行政违法的确认与行政违法的后果
(二)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七、行政法制监督
(一)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和分类
1.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与特征
2.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区别与联系
3.行政法制监督的分类
(二)行政法制监督的类型
1.权力机关监督
2.人民法院的法制监督
3.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
4.公民和其他组织的监督
(三)公安执法监督
1.公安执法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2.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
3.督察制度
4.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
八、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概述
1.行政复议的概念
2.行政复议的性质
3.行政复议的特征
(二)行政复议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行政复议与行政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联系与区别
3.行政复议与行政申诉的联系与区别
4.行政复议与行政裁决的联系与区别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1.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2.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
(四)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1.行政复议范围的确定标准
2.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16
3.行政复议的排除范围
(五)行政复议机关与管辖
1.行政复议机关
2.行政复议管辖
(六)行政复议参加人
1.行政复议申请人
2.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3.行政复议第三人和代理人
(七)行政复议程序
1.行政复议的申请
2.行政复议的受理
3.行政复议的审查
4.行政复议的决定与送达
5.执行
6.和解与调解
九、行政赔偿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1.行政赔偿的概念
2.行政赔偿的特征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1.行政赔偿的侵权行为范围
2.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范围
(三)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1.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2.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四)行政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
1.行政赔偿请求人
2.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五)行政赔偿程序
1.行政赔偿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2.行政先行处理程序
3.行政复议程序
4.行政诉讼程序
5.行政赔偿的追偿程序
(六)行政赔偿的方式和标准
1.行政赔偿的方式
2.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
3.行政赔偿费用
十、行政补偿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和特征
1.行政补偿的概念
2.行政补偿的特征
3.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关系
17
(二)行政补偿的范围
1.征收、征用补偿
2.其他合法行政职权行为的损失补偿
(三)行政补偿的原则与标准
1.国外损失补偿的原则
2.我国的行政补偿原则
(四)行政补偿的程序与司法救济
1.行政补偿的程序
2.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
VI.参 考 书 目
一、法律法规规定:有关法理学、宪法、行政法的各类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二、参考书: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相关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