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方式 |
招生单位自命题 |
科目类别 |
初试 |
满分 |
150 |
考试性质 《木材学》是报考华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所有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木材科学与性能评价的素质,包括对木材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木材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
试卷结构 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的题型与分数分配参考比例为: 1、名称解释:占总分的20分左右,内容为概念的解释,主要覆盖本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点。 2、判断、选择和填空题:占总分的50分左右,覆盖本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点。 3、问答题:占总分的50分左右,主要为本门课程的各部分重要内容综合应用。 4、论述题:占总分的30分左右,主要为本门课程的各部分重要原理综合应用。
|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绪论 1、掌握木材学的概念、目的与任务。 2、理解木材资源的种类、研究对象、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1章 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 1、了解植物分类与木材名称。 2、理解树木高生长、直径生长和木材形成的过程及其机理。 3、了解树干的构造。 4、 理解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区别。 第2章 木材宏观构造 1、理解木材的三切面特征。 2、理解木材主要宏观特征。 3、理解木材绪论 1、掌握木材学的概念、目的与任务。 2、理解木材资源的种类、研究对象、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1章 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 1、了解植物分类与木材名称。 2、理解树木高生长、直径生长和木材形成的过程及其机理。 3、了解树干的构造。 4、 理解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区别。 第2章 木材宏观构造 1、理解木材的三切面特征。 2、理解木材主要宏观特征。 3、理解木材次要宏观特征。 4、了解树皮的宏观特征。 5、了解木材的宏观识别方法。 第3章 木材细胞 1、了解木材细胞的生成过程与特点。 2、理解木材细胞壁的结构与特征。 笫4章 木材微观构造 1、理解针叶树材的微观构造。 2、理解阔叶树材的微观构造。 3、了解木材组织、构造的变异。 笫5章 木材化学性质 1、了解木材的化学组成。 2、理解木质素结构与特性,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3、理解纤维素结构,两项体系理论以及对木材材性影响。 4、理解半纤维素结构与特性,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5、了解木材抽提物成分与特性,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6、了解木材的酸碱性质,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笫6章 木材物理性质 1、理解木材密度种类与测量方法,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2、理解木材水分存在状态,对木材性能的影响;木材吸湿滞后、木材的干缩湿涨及各向异性等。 3、了解木材的电、声、光学性质 笫7章 木材环境学特性 1、木材的视觉特性 2、木材的触觉特性 3、木材的调湿特性 4、木材的声学特性 第8章 木材力学性质 1、了解木材力学基本概念,理解木材的弹性、塑性、弹性后效变形等。 2、理解木材的主要力学性质,掌握影响力学性质的因素。 3、理解木材的允许应力确定方法。 第9章 木材缺陷与品质 1、理解木材缺陷种类与材性的关系。 2、掌握木材缺陷测定方法。 第10章 竹材构造与性质 1、了解竹材的构造。 2、理解竹材的性质。 次要宏观特征。 4、了解树皮的宏观特征。 5、了解木材的宏观识别方法。 第3章 木材细胞 1、了解木材细胞的生成过程与特点。 2、理解木材细胞壁的结构与特征。 笫4章 木材微观构造 1、理解针叶树材的微观构造。 2、理解阔叶树材的微观构造。 3、了解木材组织、构造的变异。 笫5章 木材化学性质 1、了解木材的化学组成。 2、理解木质素结构与特性,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3、理解纤维素结构,两项体系理论以及对木材材性影响。 4、理解半纤维素结构与特性,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5、了解木材抽提物成分与特性,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6、了解木材的酸碱性质,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笫6章 木材物理性质 1、理解木材密度种类与测量方法,对木材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2、理解木材水分存在状态,对木材性能的影响;木材吸湿滞后、木材的干缩湿涨及各向异性等。 3、了解木材的电、声、光学性质 笫7章 木材环境学特性 1、木材的视觉特性 2、木材的触觉特性 3、木材的调湿特性 4、木材的声学特性 第8章 木材力学性质 1、了解木材力学基本概念,理解木材的弹性、塑性、弹性后效变形等。 2、理解木材的主要力学性质,掌握影响力学性质的因素。 3、理解木材的允许应力确定方法。 第9章 木材缺陷与品质 1、理解木材缺陷种类与材性的关系。 2、掌握木材缺陷测定方法。 第10章 竹材构造与性质 1、了解竹材的构造。 2、理解竹材的性质。
|
备注 刘一星、赵广杰主编,木材学(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