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一、考试性质
|
《教育经济学》是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属于公共
管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公共管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
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
是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以上)水平,以
利于高等院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
教育经济学考试涵盖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全部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
育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
(1)必答题为 12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经济学基础知识 约 90 分
教育经济学知识应用 约 30 分
|
(2)必选题为 30 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 I 道题考查
教育政策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区域教育实际案例研究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I 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4、试卷题型结构
|
共 5 个,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共 4 个,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共 2 个,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共 2 个,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
1.准确识记教育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相关实践问题。
|
第一章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1. 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
|
2. 古典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3. 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4.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二)教育经济学的形成
|
2. 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教育经济学的发展
1. 70 年代的发展
|
第二章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 研究对象
|
(二)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产生
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听方法
5. 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 经济增长与经济的发展
2. 经济发展的实质和特征
3. 经济发展的目的
|
(二)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决定教育的规模、结构与速度
3. 经济决定教育制度与体制
4. 经济最终决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三) 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 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
(四)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中介
1. 教育的基本经济功能是培养劳动力
2. 教育是培养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
(一)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
1. 现代经济增长
|
2. 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
(二)人力资本理论评说
|
1. 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基础
2.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
3. 人力资本理论的局限性
|
(三)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 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重要手段
2. 教育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最重要途径
3. 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四) 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思路
第五章 教育供给与需求
|
1. 教育供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教育需求及其来源分析
|
3. 教育供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 教育供求的矛盾——运动及其调节
1. 教育供求矛盾
|
(一) 就业问题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排斥劳动力,客观上形
成就业问题
|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不断变化,由此
必然引起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发生作用也使就业问题成为必然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
|
(二) 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1. 教育在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2. 教育在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3. 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三) 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和发展
1. 要建立起与多种经济体制相适当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2. 要建立起适应第 3 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结构
3. 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
4. 要注意培养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的人才
第七章 教育投资的负担
|
3. 正确认识教育投资性质和特点的意义
(二)教育投资的合理负担与补偿
1. 实行教育投资合理负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
2. 实行教育投资合理负担与补偿的客观必然性
3. 实行教育投资合理负担与补偿的现实可能性
(三) 我国教育投资负担与补偿模式的构建
1. 义务教育投资合理负担与补偿的模式
2. 高级中等教育投资负担与补偿的模式
3. 高等教育投资负担与补偿的模式
第八章 教育投资的合理比例
|
1. 确定教育投资外部比例的必要性
2. 决定和影响教育投资外部比例的因素
3. 我国教育投资外部比例分析
|
4. 判断和检验教育投资外部比例是否合理的标准
(二) 教育投资的内部比例
1. 教育投资的分配结构
|
3. 我国教育投资分配与使用的实证分析
4. 关于合理调整我国教育投资分配政策的思路
第九章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
1.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定义
2.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意义
|
(二)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与评估
1.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单项考核与评估
2.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考核与评估
(三) 教育资源的浪费
|
2. 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脱离
3. 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
(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1. 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
2. 学校规模适度
|
4. 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
5. 实现教育产权社会化
第十章 教育成本与效益
(一)教育成本概述
|
3. 教育成本预测与计划
4. 教育成本控制
(二) 教育效益分析
|
1. 教育的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
2. 教育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
3. 教育的货币效益与非货币效益
4. 教育的私人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 教育效益的计量
|
1. 教育私人经济效益的计量
2. 教育社会经济效益的计量
(四)关于探讨我国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思考
第十一章 教师的劳动与报酬
(一) 教师劳动的性质与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对象和性质
2. 教师劳动的特点
|
(三)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1. 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依据
2. 新中国教师劳动工资制度的形成
3. 确定教师劳动工资原则
(四)我国现行的教师工资标准
1.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2. 津贴
|
(五)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第十二章 学生资助制度
|
(一) 学生资助的涵义、来源及其作用
1. 学生资助的涵义
2. 学生资助经费的来源
|
(二) 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 国外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 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我国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
1. 人民助学金资制度分析
2. 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制度分析
3. 奖学金与学生贷款制度分析
|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对策思路
1. 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 1 的原则
|
2. 建立以学生贷款为主,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学杂费减免为辅的学
生资助制度
|
3. 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经费,促使资助主体多元化
4. 加强法制建设,使学生资助活动走上法制化轨道
|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