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中南民族大学 202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
|
……………………………………………………………………………
|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
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
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
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
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以上)水平,以利于
高等院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两门教育学科基
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
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
单项选择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
|
分析论述题:7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140 分
|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
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
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
发展中的作用。
|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
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与影响。
|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
|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
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
度的变革。
|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
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
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
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
本阶段。
|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
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
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
选择。
|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
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
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
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
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
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
性。
|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
|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
|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
发展趋势。
|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
1.长时记忆的含义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五)遗忘
|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
1.问题解决的含义
3.问题解决的策略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
1. 饥饿 2. 性 3. 母性
(三)社会性动机
|
1. 成就动机 2. 亲和动机 3. 权力动机
(四)动机理论
|
1. 需要层次理论 2. 归因理论
3. 自我效能理论 4. 自我决定论
|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
1.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2. 冲动型和沉思型 3. 同时性和继时性
|
1. 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语言和认知发展
|
3.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社会性发展
|
(四)成年以后的发展
1. 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
(一)学习的一般概念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分类
(二)学习理论
|
1.《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 7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