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
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人文地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
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与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和主要的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
第三章 文化与文化的地理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
第二节 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要求:掌握空间分析不同维度的概念、空间研究与区域研究的发展,以及各种扩散类型的辨析与应用。
第四章 人口地理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
第三节 人 种
第四节 民 族
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
要求:掌握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的划分与地理环境、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迁移与集聚、民族的变化与整合、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要求:掌握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第二节 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
第三节 产业类型和工业区
第四节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第五节 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要求:掌握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工业化过程、世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以及全球化。
第七章 语言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世界语言的分类与分布
第三节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第四节 语言景观
要求:掌握语言的起源理论、世界主要语言分类、语言扩散的影响及语言景观的特征。
第八章 宗教与宗教地理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第四节 宗教景观
要求:掌握宗教的产生、传播与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
第九章 聚落地理
第一节 聚落
第二节 城市
第三节 集镇与农村
要求:掌握聚落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和城市的景观与感知。
第十章 旅游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
第二节 旅游的区域特征
第四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要求:掌握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旅游的区域特征、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章 行为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要求:掌握环境知觉与认知的概念、地理物象的概念及其规律、物象评价与外在行为、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十二章 政治地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政治地理要素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第三节 国家权力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要求:掌握政治地理的现象、单元、结构和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国家的中心性区域、边界与边疆、国家权力要素、国家实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 世界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中的人地关系
第三节 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景观建设
要求:掌握人地关系与人地理关系理论、PRED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参考书目: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经济地理学》重点考查考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 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主要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 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要求: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 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基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3.技术条件:包括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
4.政策与制度环境:包括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
5.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要求:
1. 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产业布局
主要内容:
1.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要求: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
2.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的基本方法。
3.理解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把握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原则;熟悉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4.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解工业地域结构及类型的形成机制;熟悉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5.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与内涵;掌握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 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
主要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
3.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要求:
1. 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解区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涵。
2.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3. 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4. 了解城市化概念、城市职能与分类情况;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内涵; 了解城乡关系、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体系的特征。
(五)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
1.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2.区域规划
3.区域发展战略
要求:
1.理解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含义;了解经济区划类型;理解经济区划理论及其主要原则。
2.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和发展;理解区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区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3.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类型和主要特征;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方针和重点。
4.熟悉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把握当前中国区域规划的新进展。
(六)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主要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求:
1. 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2. 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 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辩证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了解中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成效。
(七)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主要内容:
1.区域及部门定量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方法
3.空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
要求:
1.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理解。
2.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传统技术方法。能较好地运用实地考察、统计图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
3.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现代技术方法。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李小建等编著.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