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810语言学概论》硕士研究生初试考研大纲
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初试考研大纲 810语言学概论一、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二、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1.符号的定义;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的层级体系;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三)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三、语音(一)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二)音响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音响分析。(三)发音1.发音器官;2.元音的特点和种类;3.辅音的特点和种类。(四)音位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五)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聚合群。(六)音位的组合1.音节;2.语流音变。四、语法(一)语法和语法单位(二)组合规则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2.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3.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4.组合的层次性;5.组合的递归性。(三)聚合规则1.词类;2.形态;3.语法范畴。(四)变换1.变换和句型;2.变换和句法同义;3.变换和句法多义。(五)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1.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2.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3.语言的普遍特征;4.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类型学研究的新进展。五、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二)词义的各种关系(三)句义1.词义和句义;2.语义和经验;3.真值条件、语义蕴含、预设(四)语用1.语境理论;2.话题和说明;3.焦点和预设;4.会话含义;5.言语行为六、文字和书面语(一)文字和语言(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1.文字的起源;2.文字的发展;3.文字的改进和改革。(三)书面语1.口语和书面语;2.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七、语言与社会(一)语言的发展(二)语言的分化1.语言分化的原因;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三)语言的统一1.语言统一的原因;2.共同语;3.共同语的规范。八、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1.借词;2.结构规则的借用。(二)语言的融合1.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2.融合的原因;3.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4.、融合的过程。(三)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1.“洋泾浜”;2.混合语;3.国际辅助语。九、语言系统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1.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3.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二)语法的发展1.组合规则的发展;2.聚合规则的发展;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2.词语的替换;3.词义的演变。十、语言研究新动向(一)生成语言学概况1.代表人物;2.核心观点;3.主要发展阶段(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况1.代表人物;2.核心观点;3.主要发展阶段(三)认知语言学概况1.代表人物、核心观点2.认知隐喻和修辞隐语的异同十一、第二语言教学及语言习得(一)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二)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内容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三)语言对比研究、中介语研究、偏误分析附:试卷结构(供参考)(1)填空题(约30分);(2)概念题(约30分);(3)分析题(约40分);(4)论述题(约50分)。
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初试考研大纲
810语言学概论一、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二、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1.符号的定义;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的层级体系;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三)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三、语音(一)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二)音响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音响分析。(三)发音1.发音器官;2.元音的特点和种类;3.辅音的特点和种类。(四)音位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五)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聚合群。(六)音位的组合1.音节;2.语流音变。四、语法(一)语法和语法单位(二)组合规则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2.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3.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4.组合的层次性;5.组合的递归性。(三)聚合规则1.词类;2.形态;3.语法范畴。(四)变换1.变换和句型;2.变换和句法同义;3.变换和句法多义。(五)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1.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2.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3.语言的普遍特征;4.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类型学研究的新进展。五、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二)词义的各种关系(三)句义1.词义和句义;2.语义和经验;3.真值条件、语义蕴含、预设(四)语用1.语境理论;2.话题和说明;3.焦点和预设;4.会话含义;5.言语行为六、文字和书面语(一)文字和语言(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1.文字的起源;2.文字的发展;3.文字的改进和改革。(三)书面语1.口语和书面语;2.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七、语言与社会(一)语言的发展(二)语言的分化1.语言分化的原因;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三)语言的统一1.语言统一的原因;2.共同语;3.共同语的规范。八、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1.借词;2.结构规则的借用。(二)语言的融合1.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2.融合的原因;3.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4.、融合的过程。(三)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1.“洋泾浜”;2.混合语;3.国际辅助语。九、语言系统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1.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3.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二)语法的发展1.组合规则的发展;2.聚合规则的发展;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2.词语的替换;3.词义的演变。十、语言研究新动向(一)生成语言学概况1.代表人物;2.核心观点;3.主要发展阶段(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况1.代表人物;2.核心观点;3.主要发展阶段(三)认知语言学概况1.代表人物、核心观点2.认知隐喻和修辞隐语的异同十一、第二语言教学及语言习得(一)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二)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内容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三)语言对比研究、中介语研究、偏误分析附:试卷结构(供参考)(1)填空题(约30分);(2)概念题(约30分);(3)分析题(约40分);(4)论述题(约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