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程思政 元素
|
学生学习 预期成果
|
学时 分配
|
教学方式
|
支撑 课程目标
|
1
|
第1章 基础营养学 1.1 蛋白质 1.2 脂类 1.3 碳水化合物 1.4 能量 1.5 微量营养素 1.6植物化学物 重点: 1.营养学与营养的概念。 2.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指标 3.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种类及生理功能,热能消耗的内容; 难点: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结合食品营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环节,主动专研,用心去做。 2.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学术认知力。 3.采用多种授课手段,如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
|
1.了解营养学的学科研究进展以及今后面临的工作任务。了解营养学基本概念。 2.理解营养学与营养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3.熟悉人体构成、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代谢和供给量,热能单位、食物的产热系数;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水平鉴定。 4.理解食品营养基本知识与食品品质形成和变化的关系。
|
24
|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阶段测验、作业等共同实施
|
课程目标1
|
2
|
第2章 各类食品营养价值 2.1 植物性食品营养 2.2 动物性食品营养 2.3 食品在加工中变化 重点:谷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大豆的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素。 难点:各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及分布,以及加工中变化。
|
|
1.了解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指标及意义;加工、烹调、储存条件等因素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2.掌握谷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大豆的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素。 3.理解各类食品品质构成要素和食品加工贮运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关系。
|
6
|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阶段测验、作业等共同实施
|
课程目标1
|
3
|
第3章 人群营养 3.1 不同生理特点人群营养 3.2 特殊环境下人群营养 重点:孕妇、母乳的营养与膳食及母乳喂养的优点。 难点:特殊年龄人群膳食营养建议要点。
|
|
1.了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的生理特点;运动员和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2.理解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3.掌握孕妇、乳母的营养与膳食;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母乳喂养的优点。 4.针对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推断其营养问题的解决方案。
|
4
|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阶段测验、作业等共同实施
|
课程目标3
|
4
|
第4章 社区营养 4.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4.2营养调查与营养监测 4.3膳食结构 4.4营养配餐和食谱制定 重点: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营养调查与社会营养监测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等。 难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营养调查与社会营养监测。
|
|
1.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营养教育等内容。 2.理解当前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 3.熟悉营养配餐和食谱制定的基本要点。 4.掌握营养调查手段针对常见营养性问题判断社会营养监测内容,理解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社区营养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对应关系。
|
4
|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阶段测验、作业等共同实施
|
课程目标2
|
5
|
第5章 营养相关性疾病 5.1 肥胖 5.2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5.3高血压 5.4 糖尿病 5.5 其他 重点: 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概念; 难点:营养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措施。
|
|
1.掌握营养与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免疫性疾病及癌症的关系及其营养防治措施。 2.理解营养相关疾病的营养学基础,判断营养与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 3.了解膳食、营养与癌症的关系。
|
4
|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等共同实施
|
课程目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