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科目--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820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
一、考试范围
1.分析化学概述
考试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分类、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的不同分类方法,液体、气体、固体分析结果表示方法。
2.误差与数据处理
考试内容:误差来源及特点,减小测量误差方法。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区别与判断;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与运算;置信区间计算;误差、偏差计算;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会判断误差的种类,熟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掌握准确度、精密度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意义并熟练运用其运算规则。
(3)掌握误差和偏差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特点,熟练进行偏差的有关计算。
(4)会利用分布计算置信区间。
3. 滴定分析概述
考试内容: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以及滴定方式。
考试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2)掌握滴定分析、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指示剂、滴定终点及终点误差等概念。
(3)掌握基准物应符合的条件,熟练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方法。
(4)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滴定分析的计算。
4. 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质子条件式的书写,各类酸碱溶液pH的计算,各种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断,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度对酸碱溶液中各种型体分布的影响,了解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2)掌握水溶液中质子平衡式的书写,熟悉各种酸碱溶液中的pH值计算;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掌握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滴定曲线的pH值计算及滴定曲线的绘制,理解并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3)正确使用判据判断各类酸碱溶液能否被直接滴定。
(4)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食醋总酸量的测定,混合碱的测定,铵盐中氮的测定,有机试样中氮的测定等。
5. 配位滴定法
考试内容: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的特性;副反应与条件稳定常数;配位滴定曲线与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据,计算配位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和最低酸度;金属离子指示剂;配位滴定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配位滴定的副反应,掌握酸度、配位剂对配位平衡的影响,熟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酸效应系数的概念及计算;了解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控制酸度、掩蔽、解蔽和分离干扰离子。
(2)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掌握其使用条件,熟悉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3)熟练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硬度的原理,方法,滴定条件和计算。
6. 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条件电位的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方向及其速度的影响因素;氧化还原滴定对平衡常数或条件平衡常数及条件电位的要求;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及其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以及三种主要氧化还原滴定法特点及应用;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体系电势值的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还原反应的特点,掌握条件电极电位概念和意义。
(2)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对平衡常数或条件平衡常数及条件电位的要求,理解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方向及其速度的影响因素。
(3)熟练掌握对称性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终点电位的计算,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及其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4)熟练掌握KMnO4法、 K2Cr2O7法和碘量法的原理、特点、滴定条件及应用计算。
7.沉淀滴定法
考试内容: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银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滴定条件;三种沉淀滴定法滴定条件与误差讨论;沉淀滴定法应用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2)掌握银量法中的莫尔法、佛尔哈德法的滴定原理、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
8. 重量分析法
考试内容:重量分析法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
考试要求:
(1)掌握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进行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会分析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各种因素。
(3)掌握沉淀的类型与沉淀的生成过程;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共沉淀,后沉淀;晶形沉淀与无定形沉淀的制备条件;掌握定量处理方法。
9. 吸光光度分析法
考试内容: 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吸光光度法与显色反应,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考试要求:
(1)掌握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应用条件与有关计算,并熟练进行应用。
(2)理解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3)熟悉吸光光度法的误差来源及消除的方法;
(4)掌握吸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的原理与应用。
二、考试形式
闭卷,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三、参考书目
(1)《分析化学》,许辉、刘利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
(2)《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