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艺批评与写作2009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系考试题 文艺批评与写作 一术语解释 视角 审美意象 陌生化 共鸣 风格 期待视野 二简答题 1. 文学活动的构成 2.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三论述题 1. 谈谈你对文学形象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解 2. 论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3. 四评论写作 下面是爱克曼辑录,朱光潜翻译的《歌德谈话录》中的一段文字,请在“全球化”语境 中,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学术短文,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诗随时随地地由成百上千的人创作出来。这歌诗人 比那个诗人写得好一点,在水面上浮游很久一点,不过如此罢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说, 诗的才能并不是那样稀罕,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自己写过一首好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不过 说句实话,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能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说的 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 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 使它早日来临。不过,我们一方面这样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特殊的文学, 奉他为模范。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国人或塞尔维亚人,卡尔德隆或尼伯龙根就可以作为模范。 如果说模范,我们就要经常回到古希腊人那里去找,他们的作品所描绘的总是美好的人。对 其他一切文学我们都只用历史眼光去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 过来。 《歌德谈话录》“1827 年 1 月 31 日”
上一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方哲学史2005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下一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艺理论与评论写作2006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