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原理2002年考研真题答案考研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2 年招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一、概念解释(每题 4 分,共 28 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企采 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制度,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行间接的宏观调控。其实质体 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有如下特征: (1)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 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同时并存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或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收入分配体系。 (3)坚持宏观计划主导下把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 (4)有完善的商品、要素市场体系,以及相应的财政金融体制和价格体系,以保证充 分发挥在宏观计划主导下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2.劳动的二重性: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就是人们在 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各种具体劳动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 劳动结果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久性条件。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劳动的 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 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 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 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3.资本有机构构成: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 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即构成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 些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 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 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 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4.边际效用: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 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假定消费者消费了三份食品,那么总效用就是第一、第二、 第三份食品分别带给他的效用的总和;而边际效用则是指消费的最后一份食品,也就是第三 份食品带来的效用。当消费者开始连续消费食品时,第一份食品带给它的效用是很大的。以 后,随着它对食品数量的消费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份食品给他带来的效 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则将为零。 这时如果他还继续吃,边际效用降为负值,总效用开始下降。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的 关系可以表述为:边际效用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应的, 总效用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 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 购买历年考研、考博真题,请到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 查询清单、下单、和下载电子版真题 购买历年考研、考博真题,请到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 查询清单、下单、和下载电子版真题
上一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原理2003年(含答案)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下一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原理2002年(含答案)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