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文艺理论与评论写作考研试卷考研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7 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文艺理论与评论写作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分): 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新批评 3、悲剧净化说 4、文学反映论 5、象征型文学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简述西方现代批评的几种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2、简析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 三、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从中西文化传统的角度辨析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2、结合西方现代文论家的具体理论,分析现代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的不同点。 四、评论写作(共 50 分): 以下两段话选录自当代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仿真与拟象》,请根据你的理解,自拟题目, 从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等对文艺活动影响等方面,写一篇不少于 1200 字的学术短论: “电视所作的那种贫乏的‘定义’几乎没有给观者留下什么可以重新进行抽象加工的东西。 观者突然参与创造一种刚刚以一些点阵形式呈现在他面前的真实;看电视的人的处境是,他 这个个体被要求把自己的幻想投射在不再现任何东西的屏幕上。”……而且“电视形象每时 每刻都要求我们通过强烈的运动和触觉的感官参与,把空间‘收回’网里”。 当今的仿真者们都是通过帝国主义竭力使真实、所有真实与仿真模型相吻合,但已经不是地 图或国土的问题。某种东西消失了:那就是它们之间的绝对差异消失了,抽象之物的魅力消 失了。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地图的诗意和国土的魅力、概念的魔法和真实之物的动人。绘图 员按照理想狂热地绘制同步延展的地图和国土,无以复加地表现和吞没了再现式想象。但是 这种再现式想象随着仿真消失了,因为仿真操作不再是反映的和话语的,而是核子的和遗传 的。所有的形而上问题都已经随之而去了。已经没有反映存在和表象、真实和概念的镜子; 已经没有想象中的共同延展性,发生过程微缩化便是仿真的内容。微缩了的单位制造出真实, 母体产生出真实,记忆库和指令模型产生出真实,这些东西可以无数次地制造真实。真实已 经与理性无关,因为不再根据某种理想的或否定的事例来衡量真实。它只是一种操作的东西。 事实上,由于真实不再包裹在想象之中,它就根本再是真实了。它是一种超真实,是撮合模 型在一个没有大气层的超空间进行放射综合的产物。
上一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文学史综合知识考研试卷考研真题 下一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文艺理论与评论写作考研试卷考研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