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业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评分标准2004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西方经济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时所减 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 失灵。 3.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 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6.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二、简答题: 1.运用供求理论解释“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答:①谷贱主要是指粮食丰收了,粮食的价格下跌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了。 ②这主要是因为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商品,粮食的价格下跌,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需求量 增加的幅度,使价格下降导致的收益的减少大于由需求量增加导致收益增加,从而使总收益 减少。 2.序数效用论是怎样分析消费者均衡的? 答:①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以及商品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购买的商 品组合达效用最大化状态。 ②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的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的点,该点对应的消费组合是消费者最佳的 消费组合。 3.结合图形分析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 答: ①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是指厂商在一定的规模和面临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下价格和 产量的决定。 ②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③短期均衡的情况有:获超额利润的情况、获正常利润的情况、亏损但继续生产的情况、 停止生产点。 4.作图:消费曲线(c),消费加投资曲线(c + i)和 45°线,并用它们说明两部门经济均衡 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①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Y=AD=C+I
上一篇文章: 浙江林业大学研究生生化试题2007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下一篇文章: 浙江林业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2004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