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业大学林业经济学试题2004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第1页,共1页 浙江林学院 2004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林业经济学试题 姓名 考生编号: 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 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5×6=30) 1、 林业管理体制 2、森林资源 3、森林认证 4、非木材产品 5、生产要素的构成 6、土地所有权 二、简答题(12×5=60) 1、政府对林业宏观调控的重点有哪些? 2、什么是林价?它与育林基金有何区别和联系? 3、分析现阶段林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形式。 4、试分析我国林业生产结构状况及发展趋势。 5、比较国有林、集体林、国有林区、集体林区、南方集体林区 三、论述题(18×2=36) 1、结合中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工程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 2、结合林业发展背景和中国山区实际,论述非木质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途径。 四、案例分析题(24) 专业市场建设 浙江省临安市十分重视专业市场的建设,2000 年底已建成各类农产品销售市场 26 个,其中竹 笋市场 11 个,全年鲜笋交易额 2.5 亿元。在竹笋专业市场的带动下,临安市菜竹林面积大幅度增长, 2000 年面积比历史最高水平 1980 年增加了 5.2 倍,2000 年菜竹笋产值为 3.14 亿元,占农业产值的 20.5%,成为江南最大的菜竹园。其中:高虹镇竹笋专业市场是临安市,也是江南最大的鲜笋专业市 场。 1992 年高虹镇竹笋市场是一个占地 0.2 公顷的露天市场,随着雷竹高产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 鲜笋产量大幅度上升,市场显得十分拥挤。为此,1994 年乡政府征用 0.2 公顷土地,搭起了 600 多 平方米高架遮凉棚,1996 年第三次扩建市场,再征地 0.2 公顷,投资多万元,于 1998 年 4 月竣工, 整个市场总面积达 6000 多平方米,场内有停车场,开设 49 间营业房。 目前,高虹镇鲜笋专业市场吸引了大量的上海、杭州、嘉兴、常州、无锡、南京等地的客商来 收购。鲜笋旺季,日交易额达 40—50 万元。2000 年年交易鲜笋 8000 多吨,交易额达 5000 万元。 竹笋市场建设出现了以下结果,具体表现在:(1)高虹镇自 1992 年设立竹笋市场以来,全镇雷 竹面积从 1992 年的 400 公顷增到 2000 年的 1000 公顷,鲜笋产量达 1 万吨。2000 年该镇 4510 元人 均纯收入中,竹笋收入为 2557 元,占人均纯收入的 56.7%,竹笋产业已成为该镇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市场建设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鲜笋旺季,全镇有 30 多辆拖拉机为周边乡村的贩运户短途 调运鲜笋到市场,50 多辆载重汽车投入长途运输,每辆汽车运输鲜笋收入可达 10 多万元。促进了 商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在竹笋市场周围开设了 70 多家商店和摊位,从而形成了集镇商业一条街,促 进了乡镇经济的繁荣;(3)自专业市场建立以来,涌现出一批本地的营销大户,他们大胆地从山区市 场走向大城市,在营销过程中,为山区培养了一批营销人才。同时也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 交易商来收购、营销,这些交易商不仅给山区带来了购买鲜笋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信息和 先进的营销理念。 请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具体要求:① 找准主要理论;② 从案例中尽量多地获取信息;③ 将理论与案例中信息有机结合进行分析。
上一篇文章: 浙江林业大学林业经济学试题2008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下一篇文章: 浙江林业大学林业经济学评分标准2008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