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业大学林业经济学评分标准2005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1 浙江林学院 200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 林业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 分) 1、林业现代化 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业和现代科学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先进水平 的现代林业。 2、非公有制林业 就是除了国有和集体两种公有制林业以外的所有林业经营形式,包括个体林业、私营林 业、外资林业以及其它所有经营形式中的非公有部分。从本质上说,非公有制林业,是相对 公有制而言的,是指建立在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基础之上,由个体、私营和外资 经济等利用森林和林木,依法获取收益,并依法自主其经营的森林和林木资产的林业经济成 分。 3、林地资源 用于生产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包括有林地、宜林 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等。它既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 森林资源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不可缺少和不能再生的生产要素。 4、产业政策 改变产业间的资源配置及在一定的具体产业内干预产业组织形式的政府政策的总称。 5、内部收益率 是指在净现值等于零时的利率。∑Rt[1/(1+P) t ]= ∑Ct[1/(1+P) t ] 6、林业经营形式 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通过林业生产、再生产过程诸环节,体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要素 组合的方式,规模及责、权、利关系。它既是所有制形式的具体化,又是生产力组织形式的 具体化。 二、简答题(12×5=60 分) 1、 环境性林业资源的特征和效益补偿机制 答题要点: 供求特征:(1)需求特征。①需求的层次性;②需求的不排它性;③需求的集团性。(2)供 给特征。①供给的主体特殊;②作用周期特殊;③评价考核标准不同;④采伐的意义和年限 上的差别;⑤供给途径特殊。(3)供求关系特征。①供给与需求之间反应链较长;②供需矛 盾的外在表现。 效益补偿机制:计划机制 2、 政策对林业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题要点:
上一篇文章: 浙江林业大学林业经济学评分标准2008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下一篇文章: 浙江林业大学林业经济学12007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