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笔记讲义 >> 正文 浙江林业大学2008年马哲试题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浙江林业大学2008年马哲试题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第 1 页,共 1 页浙江林学院 200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姓名 考生编号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放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本试题、草稿纸或其它纸张无效。一、比较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2、必然性与偶然性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4、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二、问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什么特点?2、简述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三、原著理解题(任选两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55 页,人民出版社,1995 版2、“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97 页,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 2 卷第 89 页,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四、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它们的内在联系。2、人民群众与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