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西方经济学1998(含答案)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浙江大学 1998 硕士入学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 1. 乘数 2. 萨伊定律 3.摩擦失业 4. 边际转换率 5. 外在经济 6. 消费者剩余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 1. 在市场经济的国民收入她集中,如按产品流动法分,一般有哪些项目? 2. 请导出 费雪(I.Fsiher)的效应方程,费雪通过该方程的出什么结论?依据是什么? 3. 产商决定销售价格是否应该考虑需求价格弹性因素?为什么? 4. 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施工怎样说明生产者主权与消费者主权的? 三、论述题(每题 18 分) 1. 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2. 试述“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 答案部分 浙江大学 1998 硕士入学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 1. 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 = Y / J ,式中, 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 J 是支出的变化。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 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 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 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 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 买乘数等。 2. 萨伊定律(Say’s law):又称“萨伊市场定律”。萨伊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法国著 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 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主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卖主同时也就是买主,供 给者就是需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 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出现过剩,至多只有暂时的积压,社会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 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根本错误是把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的 流通相等同,又把简单商品的流通和物品之间的交易相等同,忽视了存在于简单商品流通和 资本流通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3.摩擦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一 方面,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与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是经常发生变动的,由此 所引起的劳动力流动中必然有一部分工人处于失业状态,这就形成了摩擦性失业。例如,个 人电脑的发明减少了打字机的需求,结果对生产打字机的劳动需求也减少了,但是电子行业 的劳动需求却增加了。另一方面由于工人的偏好与能力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或者由于工人 不满足现有的工作,辞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也会形成摩擦性失业。现实中劳动力市场的
上一篇文章: 浙江大学西方经济学2001(含答案)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下一篇文章: 浙江大学西方经济学(乙)2000(含答案)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