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大小:0.1-10.0 MB
资源类型:rar
发布时间:2018-9-1 0:34:41
资源评分:★★★
资源简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1996(含答案)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上海财经大学 199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8 题,合计 40 分) 1.投资乘数 2.帕累托最优境界 3.有效需求 4.内在稳定器 5.存量与流量 6.消费倾向 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8.流动偏好 二、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3 题,合计 60 分) 1.通货膨胀的种类及抑制手段。 2.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途径分析。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估算。 答案部分 上海财经大学 199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8 题,合计 40 分) 1.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 投资乘数则越小。即 b IYki 1 1 / ,或 MPSMPCki /1)1/(1 ,式中, Y 是 增加的收入, I 是增加的投资,MPC或b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 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 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是: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 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2.帕累托最优境界(Pareto optimum):亦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 托最优原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由意 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V·帕累托提出而因此得名。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 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 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 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 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 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 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 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 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 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 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 福利最大。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