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大小:0.1-10.0 MB
资源类型:rar
发布时间:2018-9-1 1:17:05
资源评分:★★★
资源简介:南开大学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2003年考研真题及考研试题答案
南开大学 2003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专业基础(产业经济学) 专业:产业经济学 共 50 分 1. 简述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15 分) 2. 简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15 分) 3. 论述企业的价格行为。(20 分) 答案部分 南开大学 2003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专业基础(产业经济学) 专业:产业经济学 共 50 分 1. 简述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15 分) 答:(1)均衡是指构成某一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变量,它们的值经过调整,使该系统 不再存在继续变动的倾向,经济处于稳定的状态。产业布局的均衡理论是指在布局上,产业 要“均衡发展”,均衡发展的范围包括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结构之间。 比如,区域经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西部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等等。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性发展”就 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 (2)非均衡理论的名称多种多样,但都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思想。佩鲁指出, 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 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赫希曼进一步指出,任何一 个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经济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区域实力中心首先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 增长点或增长极出现的必要性意味着增长的国际间与区域间的不平等是增长本身不可避免 的伴生物和条件。赫希曼还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的观察,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极 化效应和滴涓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某些具有区位优势的中心地区,处于优先发展的地 位,吸引周围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流入,区域间的差异增大。但“增长极”发展到一定阶段 后,将向周围地区进行资本、知识、经验技术等方面扩散,滴涓效应增大,区域间的差异逐 步缩小,趋于平衡。正如威廉逊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的扩 大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的缩小又 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2. 简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15 分) 答: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是 ①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的加工,提高农业结构经济效益。②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大 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合理的区域布局和分工格局的形成。③加强 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化生产、销售环境。④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饲用、加工专用 等多种用途的农产品生产,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和多样的需求。 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抓住 关键: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科普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素质,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