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网上预报名工作将于9月18日开始。然而考生在报考时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相当多的报考者。可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关系着每个考生未来几年甚至一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
据新疆天山网(记者胡勇波)报道,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通过对当前各个科研学校和专业的实力、社会需求以及最近几年的报考形势进行分析,对报考者选择学校及专业提供一些参考。
选报专业要量力而行
新疆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报考研究生是选择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专业学习的机会。但是,在报考新专业时,要兼顾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以及目前的专业兴趣。如果报考者对自己报考的专业不感兴趣,将来即使考上研究生后也可能会逐渐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学习动力。
相反,只顾专业兴趣,而不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则可能考试失败。选择学校、专业十分关键,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了解所报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适当参照往年专业报考人数和实际招收人数之比,并对当年情况进行客观估计后作出决定,以提高自己考研的成功率。
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
这位负责人表示,报考研究生时最好选择大学时所学相关专业,尽量不要跨专业报考。由于大学四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复习起来往往会顺利一些,比较得心应手。将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也会上手更快一些。
但如果跨专业报考,由于所报考新专业的基本功不扎实,不仅会降低自己的成功系数,而且即使考上了,导师教起来费劲,考生学起来也会很吃力。
瞄准目标有的放矢
考生应全面了解学校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
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如果自我感觉实力较弱,那最好选报本专业,专业知识有基础,可以节约更多时间弥补弱势学科。如果不喜欢本专业且感觉实力不强,那最好选报自己喜欢且竞争力小的专业。
特别要提醒的是,近年许多学校都增加了计划外名额,有自筹经费、委培等多种形式,最后的实际招生名额往往远远高于所公布的人数。如果你想上个好学校,上个好专业,超过最低分数线的把握也较大,也可以考虑计划外名额,但要自己准备学费。总之,报考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及学校。
注意避开“热门”
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近年来,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盲目报考名校的结果很可能是名落孙山。
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具体专业与学校之间,这种不平衡则更为突出。在专业上,工科的计算机、自动化等一直是热门,文科的法律、财经则一直是热门。在这些专业中,报考与录取比例往往很高。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避开这类学校及这类专业。
注意选择报考类别
目前硕士层次的研究生除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外,近年又增加了许多注重应用的新型“专业硕士”。分别是工商硕士(MBA)、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建筑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等。和多倾向于“研究”的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在培养方向上更注重实践与应用,培养时间也短(两年)。
MBA招生考试相对独立,一般来说,因为培养方向主要是在应用方面,专业硕士的专业课水平要求较浅,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另外,专业硕士招生学校数目虽少,但一般招生量较大。
鉴于此,对于一些换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似乎报考专业硕士更合适一些,至少可以在专业课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下太大差距;对于“科班”出身的考生,则不妨扬长避短,报考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生。
相关链接
社会考生如何报考研究生
大专生毕业两年后可报考大专生毕业后两年或者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但考生要注意,由于招生单位对考生还有具体报考条件要求,选报学校时一定要注意。
成教生报考分两种情况
成教生报考分两种情况:本科往届生可直接以本科生的身份填报;应届本科生因其报考还没有取得本科学历,则要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高校结业生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没有拿到本科毕业证的高校结业生报考研究生,将以同等学力考生对待。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的报考,各招生单位有不同的要求,这类考生报考时一定要多查询相关高校的网站或向老师咨询相关事宜。
自考生填报注意学校章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考学历与普通高校学历完全等价,但是由于高校招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不同学校对自考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不少学校要求自考生必须拥有本科毕业证,还有些学校要求自考生必须拿到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所以自考生报考前一定要多向招生单位咨询。
由于社会考生的个人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报考时一定要认真看清院校的招生简章,并且最好与招生单位取得联系。复习时,要对招生目录说明里指定的教材熟练掌握,不要盲目去做往年的考试习题,对各个院校的考试要求一定要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