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考研—关于复旦新闻(下)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反思考研—关于复旦新闻(下)

考研试卷库
反思考研—关于复旦新闻(下)



我从来不认为考上研究生的都是非常之才甚至天才。
在我看来,那些考研落榜者,不过是因为某些主观、客观什么的原因,中途松懈过一段时间或者基本放弃了。毕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经历了大学四年甚至一段工作的磨练,考研的人都不是智商低、素质低者,他们失败就失败在不够坚持而已。
考研,往往是勇敢者和寂寞者的游戏。



其实在决定辞职考研之前,我碰到了至今看来应该算作我人生前二十多年最艰难的抉择了。当时,大学毕业的我工作不到二年,刚刚还清了家庭因送我们兄弟读书欠的债,还装上电话,安上了“准”自来水,当然是没有好好孝敬辛苦半辈子的父母了。本来以为可以好好赚点钱养家糊口,哪想到自己的朋友考上了上海某所高校研究生,我知道如果自己不考则只有分手的结局。就在我向单位递上辞呈,毅然决然北上考研的时候,弟弟高考落榜了。面对着苦苦哀求的父母,面对着要我呆在原单位(电视台)不动(毕竟农村的人混到这个样子不容易,可以知足了),如果实在要考也推迟一年,等弟弟考上大学再考的最后要求,我却狠心地拒绝了。
我知道我无法割舍,一方是亲情似海,一方是一生幸福,而推迟一年则意味着我们彻底没戏,爱情是不等时间的。最后,别无选择的我决定将所有的积蓄归总,给我弟弟交了复读的学费,然后一个人拿着1600元钱去北京追逐我的前途和爱情。然而,在我不顾领导惜才之心和再三挽留,收拾行李准备走人的时候,朋友寄来一份E—mail给了我最为沉重的打击,我们分手了。
就这样,在失去工作、爱情,顾不上亲人怨恨的情况下,我踏上了一条考研的不归之路,以至至今想来我还觉得自己那时实在太自私。而经济、感情、思想上这些却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自己的英语基础很差(大致高中水平吧),而在此之前我没有接触任何一本新闻方面的书籍,时间却只有四个月了。
但当时,我始终坚信自己的文笔和媒体工作经验,此外便是对那段感情抱有的一丝希望在支撑着我信念不倒。



话到此处,我想还是言归正传吧。考研,从大的角度讲,其成功之道就在于四个字——坚持、计划,而我前文只不过证明我的坚持更加艰难而已。
首先是坚持:这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而这个因素中还应该带着一定的自信,那就是我一定能上。在北京,几乎没有人认为我能考上,跨校跨专业而且是名校名专业,加之我的失恋之状态。那时,我也找不到几个可以述说的朋友,但我始终坚信自己能上。也许是自己那时的狂妄,不知天高地厚吧;也许是对爱情还是那么执著,坚信只要自己考上就能挽回。在给同学的信中,我始终这样写道:除非是天意否则我不会失败,相信我一定能够考上,否则那将是复旦的损失。而当写完试卷的最后一笔,密封而出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考上了,至少是个自费,我对同学这么说。
有了自信,则知道坚持、能够坚持。考研的时候,我住在四通桥附近,旁边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按说我到学校去自习或者吃饭是很方便的,可或许人大的官僚气息过重,食堂的菜是又贵又难吃,不得已我只有一日三餐自己弄,经济而实惠,但自习就更困难了。也许是扩招的缘故,人大那巴掌大的地方自然是人满为患了,教室是不对我们这些杂牌军、游击队开放的。我的同学在人大读双学位,利用其方便给我办了个假学生证,然而在混过了教学楼大门那一关以后,却在教室里被揪了出来。没有办法,我最后只有选择同学的寝室里开始漫长的考研过程。
可是,毕竟是寄人篱下,有很多时候就不得不迁就他们。自然,各方面的干扰是很大的,当然也是需要超凡的定力了。此外,当时他们中的一位同学正在热恋,我似乎成为一个“障碍”了,而且往往我要在他们的亲亲我我之间坚持看书,可那时我正在承受失恋的痛苦。老实说,那时我的状态并不好,整夜整夜地失眠,到后来不得不吃上安眠药,然而也不见效。一般说来,早上我是八九点起床,中午要午休,晚上一到八九点大脑也就一窠糊了(邵阳话,乱七八糟、昏昏沉沉之意),根本就看不进书。
当然,我还是很阿Q的,对爱情还抱有希望,几乎天天上网去寻找她的信息,直到考试将近我才在内心的强烈控制下三天上一次网,除去跑菜场、炒菜做饭、睡觉休息和四处闲逛的时间,我想平均下来一天大概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也只有四五个小时,而我整个用来考试的时间只有四个月。所以,考研的战线不要拉得太长,成功在于效率而不在时间长短,否则心态会很疲的,甚至我那时到临考的两个星期就基本放弃书本了。
其二是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之常理也。计划是必要的,但我从不做大而空的计划,计划只在于自己能完成而已。对我来说,无论英语、政治还是专业,我都根据自己的强弱情况进行安排,譬如四个月我单词背几遍,一天做多少阅读理解针对错误进行反思等等,然后在这个大致的总体框架下将任务细化到每天。
我这个人有个很好的习惯,从小就喜欢写日记,而真正记录在案,保存完好的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至今已经十多个年头,无一天断绝。我自己每天给自己安排任务,英语、政治、专业每天都看(这样视觉也不至于疲倦,甚至对某些科目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到晚上写完日记,然后逐一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一天的任务从而强化自己完成任务。至今,我的日记本依然很完好地记录我考研的每一步脚印。
自然,计划落到实处,则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了。




大的方面讲了,下面就从小处言之了。英语、政治以及专业课,从客观上讲要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了。
一、关于英语:英语,无他,唯天天和它见面而已。
应该说,英语是我考试的最大拦路虎,也是考不上的最可能之原因了。我的基础很差,英语四级是蒙混过关的,大学所在的基地班是规定必须一次性过四级,否则是要淘汰的,而我那次是60分,最后一名。在大学,我是从来没有记单词,也没有好好上过课,四级考试的时候只是感觉所有该填的我都填满了,而根本不知道考了什么,看到成绩我只有暗自庆幸而已。
自然,对我而言,英语单词是第一关。背单词是枯燥的,我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背诵不枯燥而且有效。那时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我首先给自己计划好背诵的次数和完成进度的时间,其次我一遍一遍认真地看,从不回头,因为单词你很难一次记住,回头看只会让你产生情绪而畏难;再次每次看的页码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按照字母顺序,字母之单词多的一分为二,单词少的合多为一,然后按照每天50页、40页、30页、20页逐次减少,这样每次所记的单词是不一样的;最后我用笔记本将所有不记得的单词以及单词的义项摘抄下来,竟然不足四十页。当然,通过练习巩固词汇、还有看看其他的单词书籍,譬如刘毅的单词5000扩大词汇,也是必要的。
另外我想谈的是作文,虽然许多考研辅导班有这样那样的模式或者技巧,但我认为法无定法,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对结构、词汇、句型的熟练程度。人家的模式或者技巧是需要借鉴,但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自己的灵活运用,而且千万不可思维定势,否则将是考试大忌。我在考试前50天,在日记本上每天找一个主题,自己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至于文章中的错误则不要那么苛刻,尽量而已。后来考试的时候,面对一幅身着唐装的美国姑娘,要求我们写《culture——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我凭着自己的熟练很是得心应手,在完成所有的题目竟然还剩下30分钟,最后的得分72分。也许有些人平常流于模式,面对试卷的时候可能会傻了眼。
记得我复试以后回到长沙,我的同学对我说,“老实说对于你辞职考研这个问题,我们同学在一起谈过很多次,我们觉得你肯定可以考上的,不过不是第一年而是第二年,就凭你的英语水平。只是没有想到,你不但考上了,而且还是公费。”我笑了笑,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想不到的,其实也是我自己想不到的,也许这里面所付出的内容实在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在英语上面,我花去了考研的1/2的时间,其他专项就不一一罗列了。
二、关于政治:政治考试,这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了,我实在想不出哪次考试不要考政治,自然是老生常谈了。
我一般是采取这样的方式的:首先自己并不急于去背诵,面对一本书总是习惯地看看目录,然后对照书本自己进行提纲挈领,把整个书本的框架弄出来,列好提纲,再次自己再慢慢看上几遍,最后则根据提纲利用茶余饭后、行路睡觉之的时间自己慢慢回忆,如放电影一般在大脑中回忆出来。这样,回忆的东西记得牢靠。而一时回忆不出来的则再次翻翻书本,然后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自然是理解式的记忆了。在考试的时候,我可以针对题目,思想它考哪些知识点,在书的哪些地方,然后需要回答哪些方面,有的放矢而且有条不紊。当然,现在市场上的政治辅导书很多,我建议以一套为主,最好是国家教育司编辑的那本,比较全而且权威。
至于辅导班的猜题,实在不足以信之,唯时事政治可以上个冲刺班,让他们那些权威给你梳理一二,省去很多时间。当然,我由于将重点放在英语上,故而政治得分很低——64分——通过而已。
三、关于专业:专业在前文中已经说过比较难的,是要控制并淘汰一大批优秀人才的,而这些人无论考其他任何学校的新闻学院都有可能上的。
我觉得在复习专业课之前,看看往年尤其是近三年的专业试题是很重要的。注意,看试卷不在于他具体的某道题及其答案,而是了解题型,研究老师出题的思路。这样一来,在面对教材的时候,在你自己心中就知道,哪些轻哪些重,哪些该看那些不该看,那些重点应该怎么掌握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出考试的试题。具体到新闻各专业,理论与历史是比较琐碎的而不成体系的,杂而无章;而业务则毫无经典,无论其采写编评等教材,内容似乎都是些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自然很难记忆了。似乎,这些话语要你自己总结也可以,但问题是过目即忘。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一边看书、提问,一边作笔记的,将自己重要的东西摘抄下来,尽量做到“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理论是根据其发展体系进行有比较的梳理;历史则根据时间、报人、报纸或重要时期为核心进行专题式总结(由于考研改革,现在外国新闻事业史不考则减轻考生负担,而中国新闻事业史则重点看到1956年即可);至于新闻业务我是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用心体味,然后自己开始总结,尽量合理想象出业务操作的要点等等,并剔除书中一些重复但又不雷同的定义,择其之一种记之。如此反复,则熟识矣。这样一来,以全面应片面,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什么题型我都能针对性答之,甚至自己都思考过总结过,譬如02年的党报之发轫问题我就自己梳理过。
当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是适当参考其他大学的专业书籍,譬如我就翻过几遍人大的教材,而事实上对集思广益,答好专业题则不无裨益。此外如果是复旦新闻,那么要注意一些重大时政问题以及重要传媒的发展之宏观与微观问题,而尤其是上海的传媒状况,从03年的试卷可以看出这方面的重要性,我考的时候也参之以湖南新闻媒介现象,以至论述不至口水化,缺乏理论深度。具体到今年,则是中央新闻频道、上海第一财经开播及其特点,伊拉克战争直播、非典报道的得失分析,新华社山西分社新闻记者受贿事件等等,都值得关注和总结,限于篇幅则不再赘述。
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我觉得除非你有十分铁的关系,否则你不要去联系。一则彼此不熟悉,浪费你大量的时间;二则是不像考博,导师并不能关注你多少,更不可能透露你任何考试的信息,名校尤其如此。所以我是没有和导师联系过的,不过如果可能导师的文章还是可以看看的,就复旦新闻而言就是其编辑的核心期刊《新闻大学》,看看其间的最新理论观点以及论述之体系与方式,则对考试很有帮助。
最后要说的是专业辅导班,其实不要多虑,你辛辛苦苦的寻觅无非是寻找心理安慰而已



2002年春节我没敢回家,说心里话其实并不是怕自己考不上,而是怕和家人闹上矛盾大家都过不好节。一切等成绩出来再说,于是正月初八我就从广州到上海等成绩。
在上海住在学校的招待所,一个人闲荡了2个月,然后圆满地跨进了复旦新闻学院的大门。应该说,我为自己的所有艰辛和汗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封住了我父母的口舌,而此时弟弟也考上了大学。记得回去的时候,父亲很是义正词严地对我说,“对于你一意孤行,不听父母的话辞职考研,我是很有气的,不过你现在考上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了”,我只有庆幸自己的成功了。
说句题外话,如果说上篇是考研之理论篇,那么这篇应该算作实战篇了。不过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不见得人人都能适应且有效的,况且具体的方法和实施的困难也非我能述说清楚的,只能是个中滋味“冷暖自知”了。
在此,我只希望能以点滴文字与诸位有志于考研尤其是考复旦新闻的朋友共勉,或有启发则愿足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