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人大新闻失利后的心路历程)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尘埃落定(人大新闻失利后的心路历程)

考研试卷库
尘埃落定(人大新闻失利后的心路历程)

“你的总分是357,政治80英语61新闻史论109新闻实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广电)107,恭喜恭喜应该没问题了。”顾姐(研友)打完168查询电话后,第一时间给我发了这条短信,短信显示的时间是2005年3月9号23点58分27秒。

  这个分数在我意料之中,又在设想之外。前两年人大新闻学院的录取分数都是在345-350之间,这意味着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为了确认短信的准确性,我立马与顾通了电话,电话里她又祝贺了一番,还叮嘱我要好好准备复试。挂了电话后,我又接到考北师大哲学的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她考了370多分,更没有悬念了,我们相互祝福了对方,时间已经是10号凌晨1点多了。躺在床上,激动的心情早就把困倦赶得无影无踪。我不停地问自己:我就这样考上人大新闻了吗?付出总算见到了收获!但不知为什么,喜悦中总夹杂着一丝的怀疑。就在反复的自问自答、兴奋与怀疑的交替中,不知何时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醒来我又上网核对了分数,没错,357。然而在考研论坛上有人发帖说人大新闻的复试线初定为365,其中英语单科65。分数才刚公布,就有人在网上造谣了!因为我知道北大官方公布的文学类(包括新闻专业)复试线也就是340,人大还能比北大高25分吗?不可能!我就回复此帖“不要在坛子里制造紧张空气”,然后就放心地去吃早饭了。食堂的豆浆太热了,难以下咽,趁这空挡我给李X(和我一起考研的人大新闻学院的一个本科生)发了短信,她告诉我,据院里权威信息,今年新闻学院太热了,复试线初定365,英语单科65。和网上帖子说的一样!!!我立马感觉到危机,豆浆也喝得没有味道了。

  接下来的形势更是急转直下,不断有坏的小道消息传过来,我感觉到昨晚兴奋中的那一丝怀疑原来是一种预感,而且这种预感似乎是对的。就这样,在猜测、怀疑、咨询、等待中我度过了漫长的3月10号。11号清晨,一条来自济南的短信终结了我的种种猜测:人大研招网上公布复试线了,新闻学365,单科60,65,100,100。人大疯了吗?这个分数不是一般的高,简直太夸张了!北京市英语及格率只是30%,人大新闻英语线居然定到65。前两年的线也就350左右,今年北大线也就340-350,人大新闻定365?不想招生了吧?还让我们这些外校的怎么考?极度郁闷。

  接下来几天我才搞明白人大新闻今年为什么这么夸张了。

  1、 人大新闻的魅力成就了她令人窒息的竞争压力,去年统考的竞争是378:23(16.4:1),今年报名人数猛增到468,录取人数却没有增加,等于说今年的竞争比例至少是20:1

  2、 去年他们院考研的也就10多人。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他们院考研的增至60人(就业压力?人大新闻本科应该很好就业呀。可能是考研浪潮席卷全国,新闻学院也被这阵风刮了),进入复试的就有30人左右,这样分数不被抬高才怪。

  3、 人大与西藏合作办学,其中今年新闻专业的西藏单考生多达22人,本来就很紧张的部分名额又被这帮人占去了,直接造成了统考录取名额的减少。 这些筑起了人大新闻的过高门槛。我今年点背,撞到枪口上了:我以8分之差与人大新闻失之交臂。

  3月18号我去了人大一趟,对人大的感觉有些个微妙的变化。以前总觉得人大是高高在上不可攀,神圣得让人敬畏。但离开人大的那一刻,我对自己说:人大也就是如此,不可免俗。那天到人大后,研招办的一位面容严肃的“大娘”接待了我们这些去咨询的考生(调剂学校时需要在成绩单上加盖人大研招办的公章),这位“大娘”始终一脸肃容,很“马恩”,看样子已经熬过了更年期,但脾气还是不减。面对无数的咨询电话,她却很少接,电话成了带响的摆设,一直响个不停,搞得我都有想接的冲动。终于有个幸运儿很荣幸地与说话有气无力的“大娘”通了话。而对于我们这些现场咨询的考生,她也是爱理不理。反正我就没在她脸上找寻到让人温暖的笑容。没办法,人家牛呀。你要用人家的公章,就得看别人的脸色。小小的公章往往左右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应该承认,她的工作也很辛苦,人大有1万9千多名考生,让她一个人应付是很残忍,她的疲惫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当时还是感觉不舒服,怎么说研招办也是考生接触人大的重要窗口。每名考生都是人大的向往者,如果自己的咨询没有得到合适的答复,至少得让人感觉平等,那考生心中的人大情结可能就会打折扣。离开人大时我在琢磨:就算我真的考上人大,进去后也会有失落感,想象中的人大理想化了,任何学校都会或多或少让人失望的,如同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失望。但新闻学院的老师还是很随和的,我的几次咨询都得到了认真的回答,去年去新院买试题时,负责老师就让人感觉很舒服。离开研招办去新院咨询时,是他们院一个保研的MM接待的(她本来是在接待来面试的考博生),人也很好,上面一些录取比例、考试情况的信息就是在聊天中她告诉我的。我不那么喜欢人大了,却依然喜欢人大新闻学院。哈哈,矛盾还是不矛盾?我也不知道。

  不管怎么说,我与人大新闻擦肩而过了。但很庆幸,我并没有因为这次失利而失落、沉沦下去,没有灰心丧气,我依然很自信。我报考的毕竟是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也是考研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失利是正常的,报考时我就设想过这种结果。这种竞争,我不敢保证自己肯定能赢。而且我是从制药工程跨专业考新闻的,第一年考357,我认为已经不容易了。这个分数在很多竞争不这么激烈的领域,应该是可以读个硕士的。不涉河水不知水之深浅,透过这次考研,我还是看到自己一定的实力。说实在的,我认为自己很棒了。(是不是自恋得有点变态?失败了还说自己很棒。哈哈,有时我就觉得自己的自信都快成自负了。可能与我的星座有关,雄狮嘛)

  我上不了人大,但调剂到其他学校的新闻专业还是有希望的,象中央民大、一些西部院校等。但我考虑再三,不想调剂了。去人大拿成绩单也就是想做个证明或纪念,不准备作调剂之用。1、能调剂的都是些二三流学校,专业实力肯定不强,上完了也就混一文凭。与其接受这些学校,不如当初就降低标准不报人大好了。2、调剂学校的硕士基本都是三年学制,而人大两年就能毕业。这一年的时间我不如用来复习再考了。3、调剂都是自费,三年下来也得4万以上。花这么多钱读个自己不满意的学校,我犯的着吗?

  当然,我不愿意调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已经签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我要感谢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巫经理,考研分数未下来前我没有签下这份工作协议,因为那时我对考研结果还有期待。一直拖到结果尘埃落定,当我再给巫经理打电话向他说明情况时,他很爽快地和我签下就业协议(要不我现在就要拿着简历去做“面霸”,估计没时间写这些文字了)。我要进的是广州医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制药,做的是营销策划、产品宣传推广工作。待遇方面:底薪2500+奖金,剩下就是根据业绩拿提成。广州户口,五险一金,企业提供住宿。但工作地点主要不在广州,而是由总部派往各办事处。待遇方面应该说可以了。选择工作当然不能只看眼前的这点承诺,而且应考虑发展空间和个人兴趣问题。白云山在中国中药业的品牌还是很不错的,业界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白云山”之说,我特佩服老总李楚源的经营管理之道以及人格魅力。在他的带领下,白云山目前正处于一个稳健的上升期,在中药界奠定了“现代中药先锋”的地位。也许正因为如此,香港巨贾李嘉诚选择白云山作为进军中药界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说,现在国有控股的白云山将转变为中港合资企业——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制药有限公司。靠上李嘉诚这棵资本大树,白云山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看好的。个人兴趣方面,我的性格偏外向,如果让我去搞科研可真是为难了我,但搞营销策划还是很适合我的。

  应该说,这份工作是个机遇。毕竟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机遇就象宾馆大厅的旋转门,当有一个空挡转到你面前,而你没有利用时,它就会很快地转过去送给别人了。单纯从经济上说,只要我专心工作,养家糊口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底薪加业绩提成的收入还是可观的。如果我再选择考研,更多的是从理想角度出发的。考上人大新闻,做一名代表社会良心的记者,是我一直的心愿。而且我今年只差了8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新闻专业基础,边工作边考一年,虽然会很辛苦,但成功的几率还是有的,我知道自己的能量。如果就此放弃,去年的付出就等于零,我实在心有不甘,太可惜了。考还是不考?

  这是个问题。

  考研之于我,犹如软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因为我现在面临着一个现实的困惑:人大新闻真的很值得我死死追求吗?当然不是怀疑她的实力与魅力,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死死追求呢?以前我有一份自己很看重的新闻理想,总想做一名伸张正义的记者,追求一种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情怀,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是我很欣赏的境界,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真正配得上“知识分子”(正义、良知、责任心)的称号呢?自命清高的文人在社会上又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呢?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身怀大志、秉持理想的“中国脊梁”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放弃了理想与骨节,转而随波逐流。现实社会中讲理想有点奢侈,因为理想面对现实总显得很无力。这种情况让我想到《上海滩》中的许文强,一个身穿长袍、为国家前途振臂而呼的热血青年,遭受挫折后不得不展转大上海,穿上西服,加入世俗的帮派之争。这就是社会。鲁迅笔下的“中国脊梁”很让人景仰,但放眼现实,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人呢?虽然会有“感动中国”,会有高耀洁、桂恩夕、任长霞、王克勤等让人落泪的、依然坚守着的榜样。但中国的制度问题严重,很多深层次的体制矛盾还隐藏着,要不然矿难声怎么会不绝于耳呢?体制弊端很深,正常人都会被体制扭曲,潜规则的力量太大了。我看到中国正一步步走向民主与法制,希望是有的。我们应该乐观,但同时也需面对现实。在目前“人治”色彩仍很浓重的体制下,做一名坚守原则的记者不容易。

  说的也许沉重了些。虽然想了这么多,但我不会轻易放弃多年的理想。因为,人大新闻学院04级硕士生tuoni深深感染了我。他的正义感、责任心之强,是我少见的。非典肆虐的2003年春季,他代表人民大学前往SARS集中营地坛医院,向医护人员献锦旗;去年他考上人大新闻研究生后,马上就举办了免费的考研讲座,不论人大的还是外校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不厌其烦地传授考人大新闻的经验。他公布了自己的邮箱,甚至手机号码,有邮必复,有短信也必回,长期向他请教的不下三四十人。没有他的帮助,我的新闻业务不可能考107。他就希望帮助几个真正有新闻理想的人,因为他自己就是个有着新闻理想的“拿着学生证的记者”。夸他的话就不用说了,以上的事实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他部分改变了我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是我学习的榜样。这样我就不能够放弃自己的理想。

  即将暂别学生生活了,我写下了内心的话,对自己是一种总结,对关心我的人是一份交代。

(以上文字完成于05年3月21日)

  本来我已经决定06年再冲一次人大新闻,然而与师兄的一次聚餐让我又有了动摇。没想到他有这么多对研究生生活的不满:导师将学生当无偿劳力用,一再占用学生的学习、休息时间,硕士课题不是为自己做,而是替“老板”卖力(这应该是各个学校都有的普遍现象);想做的实验没条件做,每天只是重复着大专生都能操作的枯燥程序;硕士毕业后,找到份好工作也不容易……

  师兄经过近一年的拼搏,实现了自己的公费硕士梦。这果真是一场梦,只能闲时拿来回味回味而已,现实中却很难再发现梦的影子。这样那样的不满让这场梦大打折扣。“如果现在能有一份较好的工作,我真不想再读下去了”,虽然师兄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心中还是大吃一惊。难道学生时代的一切想法只能生存在理想之中吗?离开了理想的土壤,回归到现实,就必然夭折吗?也许真是这样。

  带着这种叹息,审视一下我目前的状态:我还需要马上就考吗?为什么要呢?经济基础打牢了吗?工作学习可以兼顾吗?一直紧绷的强弓能射出利箭吗?考上又怎样,难道我真的向往“苦行僧”般的生活(我理解的监守记者的生活多是这样)并能坚持下去吗?……太多的疑问,我回答不了。也许可以支持我再考的理由是:趁热打铁,或许可以赢得明年的胜利,可能吧。

  其实社会总是现实得让人扼腕惊叹。硕士文凭的含金量正在下滑,我没有必要马上就去追求。深造是一定的,而今后寻求深造的途径还是很多的。或者我选择07年考,缓一年,先将工作安排出头绪,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缩一下胳膊再出拳会更有力。或者我选择另一种方式:三年内挣出15—20万后,选择考MBA,或再考人大新闻,或者干脆用钱堆出一纸“文凭”。现实社会中,这是可行的,虽然有些可悲。当然,积累些社会经验和关系后,我还可以直接跳进传媒业,实践自己的新闻理想。等事业小成后,上一个在职硕士足以。

  路很多,我何去何从?也许我不必走得太极端。只要我始终保有这份新闻情怀,相信终会小有所成。路在脚下,我将永远行进在路上。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