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梦想时代咨询员coolong
如果大学能再来一次,我该怎样做?
如果再有一次考研,我该怎样考?
如果我现在提出一条通过大学四年的最优路径,恐怕只有自己能理解和接受; 把这条路径用文字的方式告诉大一的学生,大概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人生的道路 ,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牵引;需要的是少量的逻辑推理,更多的是touching,feeling。
人的复杂性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感受上的, 一个是逻辑上的。所以说,用文字永远不能书尽情感的故事,而逻辑上的0和1却能穷举科学的一切。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事实上我们几乎无法真正理解,但你可以去touch,去feel,不是去解决答案,而是去感受问题。
现在,我认为大学应该这样度过:
大一要比较用功的学习;
大二要比较自由的学习;
大三要更加自由的学习;
大四要有选择的学习。
在学习上的最优路径是:
大一基础课要有中等以上的造诣
大二扩大词汇到一万
大三专业课上要有所追求
大四选择未来的道路
各种各样的因素都能左右你走一条这样的直路,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最大的。我并没有走一条最优路径,所以我才能提出这样一条路径。如有人能参悟其要旨,其修为一定会数倍于我。
考研,是昨夜的梦。以后还有不少人重复这个梦,我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她们带来“好梦” .
因付考试应走一条螺旋形曲线,其意义如下:
1,越是接近考试,就越要以考试为直接目标,即直接性原理,不要拐弯抹 角,做一些与考试无关或与考试无大益的事;在离考试远的时候,又不能以之为直接目标,要提高素质、作好准备。
就考研而言,半年以内要以直接性为住,半年以外要以间接性为主。政治,半年前,可以读读课本,通其概要,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时间较短时,就要加速记忆;英语,半年前,应该是精读、泛读想结合,半年之内,就应以精读为主。由此,我想起了高考的语文,我认为高一、高 二的时候,应着重提高文学修养,以提高素质为主,以考试为辅,高三时再以考试为主,但有些老师不懂考试的真谛,高一高二就叫嚷高考高考,最后学生不但 考分上不去,其实际语文水平也糟糕透顶。
2,一旦纳入考试的轨道,就要以考试为中心,迅速进入状态。考试就好比 登泰山,爬的过程非常累,但看过日出和云海之后,就会觉得“不过如此”。
3,要把握“简单性”原理,前面有论述,不再赘述。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非创造性(考试特性之三)。意思是说,卷面的试题并非要你创造什么,就好比练一套剑术,在师傅面前表演一下,师傅可能要求你把其中几路演示演示, 然后问你这几招在什么条件下用。这一点与“简单性”是一致的。例如,英语词汇单先选择,你知道那个词的用法,一眼就选出来了,而不是去“思考”、去 “鉴别”;之所以想,是因为你不会。政治是始如此,观点都是书上的,倒来覆去也没甚新鲜的,根据十余年的经验,你凭直觉就可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常考的。对这些内容,直接记住;考试时,你当自己是一个喇叭就行了(千万不要 “创造”什么观点)。数学也是如此,一些解法、思路都是见过的,不会要求你去创造什么,所以,复习时,要追求更熟、更精、更准。
如果选择了考研,就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中途易辙,是意志不够坚强的现。我觉得,大多数人不是缺少智慧而是缺少毅力和勇气。意志决定论,相对与人类整体而言是错误的,但相对个人而言是基本正确的。
苏轼云: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考研算不上是甚大事,故不需太大之才,只需坚韧不拔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