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故事来自同一个地方::::::梦想时代**
**不仅仅是信息,还有故事、梦想、和对人的积极关注(Postitive Cencern)**
作者:
南京大学 新闻系版咨询员
********************************************************
我长大了
我觉考研是对人的意志的一种磨砺,即使失败,也是一种人生历练。
********************************************************
1-下决心
2000年8月底,我回到了学校。大四生活的序幕由此拉开。当时我的心情极为复杂,一直摇摆于考研和工作之间。事实上,我进大学时并没有考研的想法。可是随着大学生涯的渐次展开,我发现本科四年能学到的东西有限,最主要的是思维上的锻炼很少。在我的心中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想法:我还要继续校园生活,我还想多学一点东西。然而,我十分清楚考研的成功率并不高,而且考研最需要的耐力正是我所欠缺的。另外,我还得考虑经济问题。读研意味着晚三年参加工作,家里必须多负担我三年的生活费,而且一旦只能考上自费研究生,每年还得要一万。我不忍心再加重已不再年轻的妈妈身上的重担。这一切使得我心中的欲望一直停留在想法上,没有付诸行动。
一直到2000年6月,我开始了毕业实习。应该说我的实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两个月内发了五六十篇稿子,其中有八九篇头条,还有一篇获了奖。我觉得自己具备了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工作技能。然而我的心理却不够成熟,当我看到采访中的种种黑暗面、看到新闻机构的许多诟病时,我总是无法接受、无法理解。我觉得自己一旦投身社会,马上就会被同化,因为我的个性决定了我永远也不会当“出头鸟”。我很害怕出现这种结果,所以两个月后匆匆结束了实习。
也许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考研的念头在我的心中逐渐明朗起来。我想等我再读三年的硕士,毕业时就快25岁了,那是也许心理上会更成熟,能更好地处理这种事情。再不然,我干脆争取留校当老师,校园里总是比较纯洁的。我承认自己有软弱的一面,这种软弱却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心。
我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她非常支持。妈妈对我说:“好好努力,只要你考得上,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你顺利读完的。为妈妈争口气。”我的心中一酸,当时就下定决心,如果我考研,就一定要考上公费的。
返校时,我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我向最要好的朋友征求意见,她也十分支持。“你不是一直对没能读名牌大学耿耿于怀吗?拼一把吧!”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心底的弦。是的,高考时我几乎就可以圆萦绕心头多年的北京梦了,可最后只能来到这所虽属国家重点却未能跻身“211工程”的高校就读。我一直时不甘心的。
9月4日,我终于下定了考研的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征途。
--------------------------
2-选择
由于以前没有任何考研的准备,一切只能从头做起。
首要的当然是确定报考专业和报考学校,为此,我买了一本《考研胜经》。
我本科是读的中文系。因为9月份我才下定决心,此时想跨专业考是不现实的,但我又不想终日埋首于故纸堆种,所以我选择了相关的新闻专业作为目标。
至于学校的选择颇费了我一番思量。省内高校没有新闻硕士点,反而是我在选择时无所顾忌,反正我家在外省没有熟人,谁也帮不了我。我早已决心要考名校,便锁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这几所设有新闻传播院系的高校。由于我缺乏的各校的了解,一切都是凭感觉做出的判断。
我先排除了武大和华工,因为我不喜欢武汉这座城市,而且离家太近。我可是一心想脱离父母的羽翼,自己闯荡一番的哦。
然后是暨南大学,我固执地认为广东的人文氛围不浓,尽管它时搞新闻的好的地方。
接着是人大,就因为我不喜欢它。
然后是清华,因为它招的人太少,才3个,还有保送生。而且,我怕适应不了北京的气候。
其实我蛮喜欢厦门的,也喜欢海。厦大就在海滩边上,我喜欢。可是我却还是放弃了厦大,一半时因为它的专业设置我不喜欢,一般是因为它还不算顶尖名校。也许潜意识里我还怕台湾打起来,厦门首当其冲,呵呵,开个玩笑罢了。
最后剩下了华东的三所高校,而它们正好地处我最为向往的江南水乡。
三选一,我挑了南大。至今我也无法说出确切的原因。
也许时因为南大的参考书最少,只有8本,我想节约时间。
也许时因为我认为将来如果读博,只能在上海,而杭州是我预订养老的地方,喜欢变化的我便选择了南京。
总之,9月7日我将目标定位于南京大学新闻系。
-------------------------------
3-准备
选定了学校,我马上去图书馆翻看了南大的招生简章,作必要的准备。
我跑遍了书店,翻遍了图书馆,找到了三本参考书。当时我觉得南京太远、车票比较贵压根就没想过要先到南大打听一下情况。于是,我托北京的同学帮我买书。他很尽心,跑遍了北京,找过了出版社,买到了三本,火速邮寄给我。《中国新闻史纲》和《新闻理论新探》实在买不到。我没别的办法,又觉得找本类似的书看也行,就拿着六本参考书开始了专业课的复习。
英语我是用的王长喜的《考研必读》和《考研词汇必读》。后来做模拟题是用15城市考研的那套《考前冲刺》和那套有“双博士”标志的那个系列中的《考前冲刺》之《政英分册》。
政治的理论和时事都是用的王晓峰的书,模考用的是与英语用的配套的。另外还有一套王晓峰出的题,一本十套题,是跟试卷一样大的开本,记不清名字了。
做好了资料上的准备,我大概在15号左右开始了正式的复习。
_____________
4-复习
我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复习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9月15日~10月 初步熟悉教材,理清脉络
11月 ~12月 全面复习,理出难点和重点
1月 总结,把重点和难点再过一遍,做模考题
我大概每天计划用两个小时复习英语,一个小时复习政治,两个小时复习专业。
九月我还是大致按照复习计划进行的,感觉日子过得前所未有的充实,因为我第一次有了这么明确的目标,这么用功。
到了十月,实习迟归的同学也全部返校了,大家开始制作简历,找工作了。我也受到了影响,因为我对于考研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也缺乏破釜沉舟的决心。我怕考研会耽误找工作,所以我急急忙忙地做了一份简历,打算看到合意的工作就去应聘。那些天我的复习计划被严重滞缓了。
这时我感到有些不妙了,不会到时候两头落空吧。于是我向最为佩服的一位师姐求救。当初进校时,我曾为高考的失败和学校的不如人意颓废了一阵子,是她送给我的一句话“优质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发芽。”使我振奋了精神。师姐的回信只有一句话“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懂得作出合适的选择。”
于是,我做出了选择,全心投入了考研,暂时将找工作放在了一边。
进入11月后,先是在7日进行了考研报名,然后是考试。那个学期共有11门课,其中7门只上10周课就考试,如此一来我的时间编的十分紧张,考验复习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月底收到了历年真题(至今我还十分感激帮我买试卷和邮寄的资料室的陈秀萍老师),我及时调整了复习的思路。
到了12月,一切恢复了平静,我严格执行了复习计划。但到了月底圣诞节、元旦以及期终考接踵而至,我不可避免地又分了神。
考完试,到了7号,此时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了。看着滞后的复习进程,我十分着急,开始后悔前几个月的懈怠。痛定思痛,我开始了玩命的学习,学校已经放假了,我的生活除了吃饭就是学习,每天做一套英语和政治,大概每天学习10个小时,但保证了8小时的充足睡眠。我的理论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终于,到了考试的日子,我硬着头皮上阵了。
----------------
5-笔试
虽然准备得不是很充分,但我还是有一定自信的,而且我这个人最大的有点大概就是考试不紧张。
第一门考英语,这是我最担心的课程。不过模考了很多套题,我也就像平时一样不慌不忙地做,只是平时作文多半都没成文,只是考虑了一下思路,考场上写起来有些吃力。考完后感觉一般。
下午考政治,考室里已经有两个人缺考了。我一看就傻了眼,平时只注重钻难题,结果这次考的都是很基础的题目,反而至能凭印象作答,感觉上觉得白花了不少力气。我预感到成绩不会太高,不免有些泄气,因为我的政治一直都不错。
第二天上午考中外新闻史。一上来就有一道名词解释“*****”,我不会做,4分,我的心沉了下去。接着又有一道简答题“*********”,又是8分,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坏了,这下肯定会考砸,我一下就慌了。呆坐了几分钟,稳定了一下情绪。我想善始善终,我尽力把其他的题做好,就当是积累经验也行,说不定明年还要考呢。就这样,我考完了这一门。考完后我对自己说,怎么样也得坚持考完,不能半途而废。
下午考新闻史论。我知道题量很大,刻意加快了速度。最后交卷时基本做完了,只是评论文章结束得很仓促,因为没时间了。
最后一天考文史知识。这门比较注重平日的功底,考试时间倒是很充裕。
出了考场,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和高挂的艳阳,心情十分舒畅。不论结果如何,我总算坚持到底了,这也算一个胜利吧。
-----------
6-等待
回家舒舒服服地过了一个寒假,看小说、看电视、打游戏,好不惬意。
3月初回到学校进行普通话培训,我们2000届开始得普通话过级才能拿毕业证。到了中旬,陆续有成绩出来了,我打电话到南大招生办问,说是15号出成绩,南京地区的可以打电话查询,外地的只能等邮寄通知。那几天我的心情可想而知,虽然觉得自己希望不大,可还是抱着一线的希望。
23日,我终于收到了成绩通知单。我深呼吸了几下,用略微颤抖的手打开了信封。的一眼时英语成绩,给我当头一棒,及格边缘,十分危险。然后是政治,果然只有60多分,我的心凉了一半。再定睛一看,专业课考得不错。两个八十几分,一个九十几分。我赶忙把成绩一加,380多分。
有希望,我的第一反应是。
转念一想,开始担心今年的英语线是否会提高。
接下来又是难熬的等待。
其间。我应聘了省科技报的记者,被录取了。
3月30日,分数线出来了。我上线了!
心中一阵狂喜。
冷静下来,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排名,担心就算上了线是否会被“黑”掉,因为我没有半个熟人。
4月1日,我开始了在报社的试用期。一边怀着焦灼的心情等待着。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几乎绝望了,开始后悔自己的不用功,开始怀疑南大的公正性。
4 月17日,我打开信箱,看到了一封信,是那种熟悉的信封,我的心一阵狂跳。打开一看,真的是面试通知!
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情,只能说非常非常兴奋。我记得,那晚的梦特别香。
--------------------
7-面试
4月23日,我踏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开始了面试之旅。
这是我第一次去南京,对这座古都,我充满了好奇。对这次的面试,我也有些忐忑不安,如果面试被淘汰,那么一切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经上海转车南京,24日下午4时我站在了 南大的校门前。我对自己说,我终于到了,今后的三年我将在这里续写生命。
25日,到研究生院进行了验证,下午体检。
26日上午,正式面试。我们20个人分为两组同时进行。我是所在组的最后一个面试者。据说要淘汰2个人。
大家聚在办公室外,交换看法和信息。我才知道,原来这次考试380分以上的有5个,公费线暂时定在372分。我一听乐了,公费,那妈妈就不必太辛苦了。我一定要好好面试,别搞砸了。
每进去一个同学大家会给他祝福;每出来一个人,大家就围上去问题目。一听网络传播、报业集团之类的题目,大家都笑了,这种题目好发挥,也很熟悉;一听刘少奇的新闻思想之类的题目,大家都苦着脸,这种题目太死,很难自由发挥。
接近12点,终于轮到了我。进去后,三位老师先问了我的有关情况,有随便问了几个有关的常识性的问题,便叫我抽签。我的题目是“谈谈对******的看法”。我比较高兴,这题目要求谈自己的看法,就随便我说了,只要有例证就行了。我谈了的理解,举了一些例子,着重腔调了中国关于英雄人物的典型把人物拔高了,绝对化了,缺乏人情味。10分钟的陈述之后,三位老师就我所说的观点展开了提问,步步紧逼,我竭尽所能地回答,最后终于招架不住败下阵来。最后老师提醒我要去体检,要等结果出来才能回去。
走出办公室,我的心情不错,虽然面试不是很好,但我有预感一定会被录取。
27日,我到上海玩了两天,28日打电话回招生办,确认体检没有问题。开始考虑回家。由于五一长假,火车票早卖光了,要5月5日才有票。我急于回家,不得已订了机票。
29日,我又躺在了温暖的被窝里。
7月,我接到了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单。
我开心地笑了,不仅仅是因为考上了研究生。这次考研是我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做一件事,从作出考研决定,到报考、复习、考试,直至面试。
我长大了
我觉考研时对人的意志的一种磨砺,即使失败,也是一种人生历练。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