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金秋
复旦大学,我为了这个目标整整奋斗了一年半,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过程却足以让我受益终身。回首整个考研过程,还是“战役”的最后阶段让我印象深刻。
考前:四针送我上考场
外语我主要是背,到了十一月份开始做真题。阅读理解我先后做了六遍,到了能背的程度,我感觉王若平的《阅读理解长难句分析》和《洞穿考研》这两本书很好,大家可以看一看。我现在感觉那段难忘的考研时光最让人回味,没人可以帮你,一个人孤军奋战,考研的疲劳期也得靠自己挺过去!
一月九号,突如其来的感冒把我着实吓住了,在这个时候出这样的事情,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当时快要崩溃了,整个头脑快要爆炸了,我害怕半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但我很快就镇静住了,我对自己说,我能挺到现在,还有什么可怕的,如果有影响,我还能调剂个学校读研,医生给我打了两针,我出于保险,又央求医生给我打了两针,晚上一点多才迷迷糊糊合了眼……
第一天,听力让我蒙了
考政治就感觉不在状态,有两个原因,一是题目风格突然变化,二是我身体不适应,但我的心理素质很好,没有考虑其他什么,专心答题就是了!下午的外语听力受了影响,其他做得还可以,写的作文都是“新概念”上面的话。听力之所以出了问题,是我的一个致命的错误,考研的听力是中国人的发音,而我偏偏出于适应的考虑,把随身听带进考场,细细听地道的美国发音。听力一开始我就蒙了,一下子转换不过来,到最后几分钟才有了感觉,当时心如刀绞,我糊涂一时呀,没办法,继续往下做,还好,阅读做得可以!
数学,我轻敌了
考完数学,我感觉并没有预期的好。2004年的数学,正如大家所言,题目倒不是很难,计算量却特别大。能真正在三个小时做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曾接触过一些高深的数学,但这次的考试却让我手忙脚乱。我另外几个考复旦的朋友数学考得都没有预期的好,而他们平时的数学都是很强的。这可能是因为我平时太轻敌了吧,整个数学的复习才一轮多一点,之前的真题都做了,感觉不错,模拟题做了140,那是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完成的,实际上要打折扣的。
我认为现在数学的复习最好用李永乐的参考资料,老陈(编者注:陈文灯)的我窃以为有点不太适应现在的考试了,思路有点陈旧,不如李的思路开阔,还有今年的一线代的大题在李的超越135分上面可以找到几乎相同的题目,我并不是说李的书沾了压题的光,而是他的书现在比较接近考研。
专业,大获全胜!
中午没睡,就是看书,反正剩下最后一门了,我拼了!上考场前我喝了半瓶三勒浆,并将剩下的半瓶连同绿茶和巧克力带进了考场,由于睡眠不足再加上午的打击,一开始昏昏欲睡,后来一看题目,我都乐疯了,基本上都复习到,一个三十分的题目我中午刚看到,后来知道,这个题目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没做对,是用芙伦克尔模型解释拉丁美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金融危机!整个试卷三十分的题目三个,十五分的简答题两个,四个选择,两个名词解释,就这么多。我一边考一边吃,还不时挑衅上午对我狠毒的老师,八张大白纸我写得满满的,三个小时写个不停,如果再有两个小时,我会答得更好!
复旦,考博时再见
二月二十七号晚上我查到了分数,我知道我没戏了,因为政治和英语。
后来我知道,我的专业课考得确实很好,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原以为我能考135分的。复旦一位老师告诉我,我的专业课在整个院都是排在前面,他说我很可惜,本专业的也考不到90分,调剂个学校吧,我这样想,复旦啊,我只有以后到你那读博了……
三年的时间累积出感悟,不管是提前毕业还是考研:心态最重要。我最敬爱的恩师任老师曾在我临离校前写下了这样一句赠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在此与即将走上考场的各位战友共勉,祝你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