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命题来看,政治出题越来越灵活,光靠辅导班的压题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按照大纲全面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专业课一定要全面复习指定教材上的知识点,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或局限于往年的专业课试卷,要知道任何地方都有命题的可能,命题人很可能一反常规。只有做到有备才能无患,否则到头来悔之晚矣。
我决定适当调整复习计划,总结了复习过程中的10个务必注意事项,即:务必加强体育锻炼;务必学会劳逸结合;务必注意保养身体;务必注意合理用餐;务必保持高度自信;务必坚持持久之战;务必调整复杂心态;务必创造学习环境;务必纵览复习全局;务必兼顾各科进度。
从2002年2月决定报考清华大学至2004年1月,前后历时两年。正是凭借一股必胜的信念,一种执著的追求,我才得已坚持到最后。为了考研,在大学里,我花了1/3的时间学习英语;为了考研,我放弃了四个寒暑假,以至于同学骂我人情淡薄;为了考研,我放弃了许多找工作的机会……考研,我几乎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尽管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失去了很多,但我感觉过得很充实,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一、2002年7月15日~8月30日
这是大学中在学校度过的第一个暑假。我每天依旧按照平日的作息时间,早起读英语,然后复习数学和英语。对数学,我按照最新大纲的要求,把大纲上的每个知识点对照教材一一摘抄下来,然后又仔细地把教材看了两遍。通过这样的总结和归纳,我对基本概念和定理有了很好的把握,也使整个数学复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英语则先以《新概念》第三册为教材,仔细读了上面的文章,并对一些疑难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和翻译,尔后又把王若平的《阅读基本功和难句过关》仔细地看了一遍,这样经过整个暑假的努力,对于阅读中的长难句子就没有昔日的那种恐惧感了,阅读能力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每天坚持看一些单词。对于单词,我感觉自己的记忆力很差,所以不主张强记,而是反复地看,力求在阅读中能够认识。
二、2002年9月~2003年1月
有了暑期的基础,数学就可以一本辅导书为纲进行系统的复习了。英语则仍然坚持每天看单词,另外又用两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新概念》第四册,进入11月份,我又做了160篇的考研英语阅读,并于12月份做了一些六级模拟试题,然后通过了六级考试。
三、2003年1月15日~2月25日
在寒假中,我坚持看完了一门专业课,做完了200篇阅读练习。寒假的校园更是空旷,教室里少有人自习,因而使我时常触景生情,不断地扪心自问:自己这样苦苦奋战到底值不值?那个寒假,我几乎天天早七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回宿舍,比平时学得更艰苦。至今回想起来,我还感到惊讶,自己怎么有那么大的动力啊。
前面将近一年的时间主要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强化英语和数学的基础,为下一阶段的正式复习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基础。从2003年2月26日开始,我正式转入全面系统的复习。
一、数学
复习参考书组合:大纲+教材+陈文登的《数学复习指南》+李永乐的《模拟题400题》+陈文登的《临考演练》+历届真题
从2月26日起,开始看陈文登的复习指南,平均每天看10页,到6月初就看完了第一遍。这一遍看得很认真,书后的习题我都一一做了,看完后感觉许多东西没有完全掌握,而且一些定理和公式也记不住,有待进一步巩固。陈老师的复习指南上很大一部分题目都是往年的考研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刚开始阶段看起来肯定有困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只要开始就把整个时间和复习的内容做一个详细的安排和规划,每天每周每月要看完什么书,心里都有数了,就不会过于急功近利,也不至于到11月份以后突然间发现时间太紧张不够用,以至于乱了方寸。
7月15日起,又开始看复习指南,直到8月底看完第二遍。这一遍主要是自己先做题,对不会的例题和习题再看答案。9月初起,开始做一些练习,并对一些不会的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做了总结和批注,为后来复习节省了时间。过了20天左右,又看了一下陈文登的《数学题型集萃与练习题集》,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很多内容与《数学复习指南》重复。然后,做了李永乐的《模拟题400题》,这本书的题目也比较难,而且有一定的技巧性,但是书中的题目很经典,是一本可以在早期选用的习题集。10月底,又开始看陈文登的《复习指南》,到12月初看完第三遍。尔后,做陈老师的《临考演练》〉,每周2~3份,限时练习,做完以后认真总结,找出错误原因,弥补欠缺的知识点和概念。同时,我又买了李永乐老师主编的135分冲刺,这本书适合最后两个月看,如果没时间可以随便翻翻。
事实证明,对于理工类数学,紧跟陈文登老师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主编的那本厚厚的复习指南至少要看三遍以上,弄懂其中的大部分题目,最后阶段再练一练近几年的真题和陈老师主编的模拟题,应付考研数学就没问题了。
我认为如果自己的基础还不错,而且有很好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复习,不必报辅导班。由于大部分辅导班在暑期开课,而且离自己学校有一段距离,每天往返要花费很多时间,弄得筋疲力尽还影响听课效果。
二、英语
复习参考书组合:一本词汇书+新概念第三册和第四册+至少一本阅读习题+模拟试题+白洁的听力+历届真题+王若平的《万能作文》和《阅读基本功和难句过关》.
对于英语考试,我一直把阅读作为复习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只要阅读能得30分以上,英语及格就有了基本的保证。我认为,王若平的《阅读基本功和难句过关》是一本很好的突破英语阅读疑难句的复习用书;新概念第三册和第四册也是很不错的阅读材料,因此建议精读。
从2月26日起,我开始看新概念第四册,尔后又看了一遍《阅读基本功和难句过关》〉,前后大约总共用时两个月。4月底,开始做石春桢的《220篇》〉,到5月底做完。石老师的这本书上的题目不太标准,而且文章后面的题目比较容易,可以作为练习之用。7月15日起,又开始复习《220篇》,到8月底完成。
9月初,开始做模拟试卷,每周2~3份。这时由于各科每天都要复习,英语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了,只能把每份试卷分开做。对于阅读,要分析题目的类型,是细节性的题目还是主旨性的题目,是粗心做错还是理解性错误,然后在旁边标注一下要注意的问题和思维方式;对于翻译,最好是在纸上写出来,不要只想想就算了。每做完一份试卷都要认真分析,并在后面写出检测效果和应该注意的教训。这样直到考试,前后做了约30份试卷,我用的是:考试虫的8套题+张锦芯的模拟考场+毕金献的模拟试题。考试虫的试卷是毕金献老师和王若平合编的。毕金献老师的模拟题是公认比较难的。但是这本书在考研者中很流行,后来基本人手一册了。鉴于这本书的难度,大家可以仅仅作为练习之用,尤其是自我感觉良好时,不妨做一做,给自己一点压力,来督促自己更好地复习。值得说明的是,对于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最好在12月以前做这本模拟题,因为12月以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信心。张锦芯老师编的那本模拟考场,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可以放在后面做,来提高信心。真题是最好的检测资料,一定要好好利用,不要太早把真题做完了,这样到后来就没有能真正检验复习效果的试卷了。而且,真题的阅读部分一定要认真做,反复做,好好分析出题的思路和角度,这对于纠正阅读练习中的思维偏差会有很大的作用。
同时,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我每天坚持看30分钟单词,听30分钟的听力,每个周末写一篇作文,在考前的两个月再对作文做一下归纳和总结。
三、政治
复习参考书组合:大纲+考试中心的参考书+考试中心的考试分析+一本配套的习题+一本时事政治
我于7月15日至8月3日上了政治辅导班,9月初开始看政治,大概每月看一遍,前后看了四遍。考前又看了启航的20天20题,这是一本很好的小册子,上面的知识点很多,可以起到很好的归纳复习作用。
由于我报的是任汝芬老师的辅导班,用的参考书全是任汝芬编写。任汝芬的模拟试题是很好的一本习题集,尤其是陆卫明编写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从今年的命题来看,政治出题越来越灵活,光靠辅导班的压题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按照大纲全面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不报辅导班,就用考试中心的一套复习参考书,那是最权威的教材。
四、专业课
复习参考书:报考单位指定教材
专业课一定要全面复习指定教材上的知识点,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或局限于往年的专业课试卷,要知道任何地方都有命题的可能,命题人很可能一反常规。只有做到有备才能无患,否则到头来悔之晚矣。我今年就是受了往年专业课试卷的诱导,轻视了专业课的难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吃了大亏。
在这长达一年的时日里,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身处命运最前沿的沉重,第一次体会到考研人的艰辛和痛苦,甚至是绝望。
2003年4月14日,我生病了,校医院医生说是急性肠炎,没什么大的问题,但限于校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整整拖了我一周多。在这一周内,我吃的东西很少,天天躺在宿舍,体力严重透支,稍稍运动一下就感觉疲惫不堪,后来上下楼要休息好几次。病愈后,我认真总结了这次教训,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对于这次考试的成败至关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让我前功尽弃。我决定适当调整复习计划,总结了复习过程中的10个务必注意事项,即:务必加强体育锻炼;务必学会劳逸结合;务必注意保养身体;务必注意合理用餐;务必保持高度自信;务必坚持持久之战;务必调整复杂心态;务必创造学习环境;务必纵览复习全局;务必兼顾各科进度。并对每一条又做了详细的说明。由于计划的及时调整,此后直到考试一直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况,这为整个复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3年春天,北京面临着非典的严峻考验,学校调整了教学计划,减少了学时和授课时间,同学也开始放纵起来,不回家的整天在宿舍玩游戏或扑克。这为我赢得了大量的复习时间,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学习条件。每天我早出晚归,坚持自习,按时作息,好像全然不知外面发生的一切,只有教室管理人员定时喷洒消毒液或者回宿舍听同学议论某某被隔离了,某某学校又有多少个确诊,我才意识到非典正在吞噬我们周围的生命。
很快就进入11月份,这时复习效率明显下降,复习状态每况愈下,我真是心急如焚,心力交瘁。面临着恐惧和信心不足的严重威胁,身边陆续有同学放弃。为了不让前面的心血和努力付诸东流,我不断告诫自己必须苦苦支撑!书已经看了好几遍,可还是记不住,眼见自习室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减少,复习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心简直都碎了。尤其是考前的半个月,突然间感觉什么都不会了,看什么都不会,做题反复出错,还要面临两门课的期终考试,要知道我这一学期根本就没上几次课。那时人简直就快疯了!
终于熬到了1月9日,可是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晚上一夜难眠,平生少有的一次失眠,而且整夜大脑一直在高度运转,自发地回忆政治内容,第二天一早起床感觉头脑发昏,也没有心情吃饭,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个鸡蛋,就上考场了。10点钟肚子就在不断报警,幸好没有发困,一切发挥正常,没造成什么影响。10日晚上又一夜未合眼,不过不再像前一天那么紧张了,一路下来,还算顺利,就是英语有点发挥失常,最后的专业课难度比较大,考得不理想。
初试终于结束了,紧接着就是焦急地等待,我又一次留在了空空的校园。我知道家里有父母的挂念和期盼,但是我觉得更应该留在学校,毕竟摆在我面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冷静地思考。大学即将过去,我要为自己过去的四年做一个详细的总结,并为将来做一个更为长远的计划,而寒假校园的静寂恰恰可以给我提供一个理想的思考环境和空间,毕竟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了。更重要的是,还要看看复试的专业课,尽管考完后并没有必胜的信心,但开学之后我们就要到外地实习了,回来就要做毕业设计,成绩下来之后如果能参加复试,可能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而且到后来就会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学习。这个假期中我把复试的专业课仔细地看了两遍,为后来准备复试赢得了时间。
3月10号中午,成绩下来了,数学145,英语63,政治68,专业课99.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专业课和数学均超出预估15分以上。这里顺便说一下,对于专业课,即使不会也一定要多写,因为如果太难,这时阅卷就会宽松一点,写了可能就会给分的。
3月27号进行复试中的笔试和口语。由于口语很差,当初的确很担心。其实口语考得不难,清华大学总分是5分,由外语系的老师主考,所以一般不会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进考场前分组,两人一组,由考生自己抽一个话题,准备5分钟,然后老师问每个人三四个问题,比如籍贯和所学专业名称,现在是上学还是在工作等等,然后是两个同学就一个话题进行对话,轮流说三四次,前后大约3分钟左右就结束了。而专业课的笔试,由于准备得比较充分,考的很理想,93分(满分100)。我初试的成绩是专业第三名,如果加上最后的复试笔试成绩应该能排第一名了。对于专业课的笔试,一定要重视,要全面复习相关的教材。清华大学许多专业复试的笔试,很重视基础知识,都会有问答题,而且有的专业问答题比重还很大,如果看书不注意可能就要吃亏了。因此,最好在复试前问问往年该专业的考生,了解试卷的题型。有些学校不公布复试的科目,向已经考上的同学了解这些信息很重要。
3月29号面试。面试老师由该专业比较权威的教授组成,大概有十几名。我们是按初试成绩的名次顺序进行,第一个同学进去比较紧张,第二个同学就幸运多了,可能是老师觉得太严肃,就适当调节了气氛。轮到我时,老师没有问太多涉及专业内容的知识。进去后,先让我做了三分钟的自我介绍,我主要谈了自己的一些实习情况以及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然后又问我的毕业设计选题,问我准备怎么进行毕业设计,我一一作了相应的回答,随后又问了我的数学成绩和专业课的情况,最后又问了一下大学的成绩和在班级的名次。整个复试在一种很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了。清华大学的复试占50%的比重(初试成绩满分是50分,口语5分,笔试10分,面试35分),但是据说面试成绩主要还是参考初试成绩给出的,初试成绩仍然是最主要的录取标准。
3月31号下午,我打电话问招生办的老师,她告诉我已经初步确定录取了。
至此,整个考研过程圆满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