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日子读读书——我的在读感受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混混日子读读书——我的在读感受

考研试卷库
混混日子读读书——我的在读感受

广告载入中...

  同学聚在一起聊天,大谈人生理想、学业爱情,以及狗年计划。“今年有什么计划?”这句话几乎取代“吃了没?”而成为见面的问候语。今年有什么计划?我问我自己,在这个孤单而充实的寒假里我不止一次这样问自己。还在上本科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四年一定要塑造一个人出来,父母的心血、自己的青春年华,岂能糊涂的浪费。本科后的我,已经是一名研究生,也许在我的大学同学看来,我已经成功地塑造了自己,但是每当我对着镜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却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我想要塑造的自己。我希望的本科后的我,可以独挡一面,不用依靠父母,进入在事业的轨道上,渐入佳境。最重要的是,独立。

       奋不顾身考上研究生,却使自己彻底地陷入依靠状态,依旧是一名纯消费者。我爸爸说这是智力投资,你不用为此而内疚。我爸爸还说,这比投资做生意划得来,等着出人头地的我孝敬他。我想,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亲戚甚至整个家族的关注下长大,我们汲取了父母过多的心血,后果是我们承载了过多的希望,也承载了过多的压力与责任。

     终究,我没有将研究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讲给我爸爸听,在我爸爸眼里,他的儿子现在正在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出一名研究生,是我们祖上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

     认识一个研三的老乡,寒假的时候他邀我进他寝室坐坐。一进门,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与紧迫感。悠闲的假期,师兄老乡正在搜索全国各地公务员的招考简章。他说,中央的那次,失误而没有通过。我问他,怎么样吗,你们这一届的形势。“很差”他说。他的简明扼要的回答使我不敢再问下去。压力与紧迫这个时候涌上顶峰。他的一个同学进屋来,也要到他电脑上查公务员的招考简章。他们分析了各地的招考时间后,他同学说:“那我们可以接着干。”接着干,就像围棋比赛里的车轮战,辗转全国各地,放开膀子大考一通。

     我对细节感兴趣,而且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我终于问了师兄一些细节。我问他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人把工作定了下来。他说只有几个去华为的定了下来,其余的都在找。有人可以进华为,证明我们的专业、我们的师兄姐,还是很有前途的嘛。

     我看到师兄老乡书架上只有可怜的几本书,我对这个现象比较感兴趣。我感叹地问他这就是研究生三年所有的书?“三年就这么混过来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师兄似乎带着一丝愧疚。我佩服那些平时不看书而能通过考试的人,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人,当然如果这次考试没有挂科,那我现在还是这样的人。

     后来与师兄的谈话使我明白虽然师兄没有拥有过多的书,但是看过的书不少,两个地方成为他的书源:图书馆、同学的书架。

     到这个时候,我的新年第一个计划出来了:少买书。师兄的经历使我相信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年,我决定连任课老师指定的教材也不买了。

     我带着极大的野心来到这里,幻想自己是一名专心于法律领域的高材生,可以卖命地学三年,可以成为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然后遇见风雨过后的灿烂阳光。

     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是教育部给我们的定位,从目前的事实来看,这个定位只能概括为教育部极不负责的一厢情愿。尊敬的方院长在他的《中国法学教育观察》一文中说过:中国的法学教育从来都是与法律职业相分离,中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没有关系。这句话后来被所谓的法学论文频繁的引用、或者抄袭。方院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法学教育的软肋。方院长说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分离,是指法律教育不传授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它不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实务技能,它顶多保证学生毕业时具备一定的法理认知,甚至这一点也只有优秀的大学才能保证。           

     我们的法学教育不传授我们法律实务技能,因而可以理解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不屑一顾。一名教授在一篇论文中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