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期临近,大量知识的掌握、备战技巧的调整、心理生理的考验,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冲刺阶段更现实地摆在了考研一族的面前。考研带给考生的不仅仅是将来能在试卷上写下什么,也将在他们的人生路上为之留下重要一笔……
自习室是我家
随着考研最后日期的逼近,校园里的图书馆、自习室迅速升温。为了抢占座位,校园流行组建“七人帮”——每周每人一天披星戴月去自习室占七个位子。从以前的清晨六点折磨人飙升到现在的五点半。每天蜿蜒曲折的队伍在寒风中眼巴巴地等着图书馆、教学楼开门时做最后的冲刺。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为考研而“奋战”的女生萌萌告诉笔者,她甚至见过有同学抱着书跑向楼梯时鞋子被踩掉了也顾不得捡,一鼓作气占了位子才跑回来找。
在这样的自习室里,除了厚厚的书、厚厚的镜片,往往还能发现牙刷之类的清洁用具。据说,有些男生早上起来占了座后就直接在楼道的卫生间洗漱,“这还算好的,更‘恐怖’的是,过去有人直接就带个旅行箱堆在角落里,跟住在家里一样。”萌萌边说边叹气。
73般武艺
其实占座的战争还算不得什么,考生最痛苦的是根根神经都绷紧了弦,琢磨着如何促强补弱,动用各方资源打听命题趋势,搜集临时抱佛脚的奇招妙术,72般武艺都想使上73般。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位已经被保送上研究生的大四女生告诉笔者,她从没料到自己三年来的笔记会这么火,很多报考该校新闻学院的同学、朋友的同学甚至包括外地的,都找她复印过笔记。这位女生笑着说:“不知道他们看了同样的笔记后,答卷时会不会都一样。”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不少考生在最后阶段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记忆报考专业所在学院老师的讲义和学生的笔记。据说,如果能熟悉某科老师的话语方式并应用在考卷上,得高分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然而对此,该专业的另一名考生持不同意见:基本的理论可能大家答得都差不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创造性,能把理论灵活地用在考题上,“如果答案雷同,估计谁都考不上”。
除“啃笔记”一族外,考研班一族的势力也不小。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在考研辅导班的海报前徘徊的男生。他说,其实很多同学在暑假期间就上过各式各样的公共课辅导班了,甚至在那个时候都交钱买到了冲刺串讲班或者押题班的听课证了,现在自己才来找,已经有些晚了。据了解,很多知名的考研辅导机构早在今年暑假就开始了讲课招生的第一轮“圈地运动”,除了开设当时的辅导班外,还预售最后冲刺阶段的听课证。现在有部分同学正在通过贴小广告、在网上发帖子等形式求购这种听课证,以期淘到最后的知识黄金。
我的身 我的心
尽管处处弥漫着备考的“硝烟”,但在不少考生眼中,目前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能“吃”进去多少知识,心理和生理的状态同样重要。“还剩这么点时间,状态越来越重要了,现在要是感个冒,或是一不小心郁闷过度,没精神,一星期的时间就都完了”。一位考生心有余悸地告诉笔者,上周她不慎感冒,复习基本没什么效率,心烦之余打电话回家,还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了父母。
有关教师指出,考研进入最后的备考阶段,每一位考生都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重大压力。这个时候,如何在保证复习进度的情况下,有效地放松,缓解疲劳,就成为考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专家建议,充足的睡眠对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战胜压力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不仅意味着每天睡固定的时间,同时意味着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就寝,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考试是心力和体力的斗争,由于复习的辛苦,难免有些人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病倒,这是最不应该发生的。考生应该注意营养均衡以保证能够抵抗疾病,并且能够迅速清晰地进行思维活动。
在读研究生肖芸告诉大家,在最后阶段,要善于学会全面接受真实的自我,别老惦记着与身边的同学相比,惦记着别人的进度、别人的模考分数。老是惦记着这个,那自己就没办法好好复习了。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回顾一下当天的进展,看到自己复习中的每一点进步,这样既愉悦了身心又提高了效率。
对于埋头备“战”的考生来说,考研冲刺是一种“痛”,但也是一种快乐。考生小张的感慨也许能代表目前很多考生的心声:“每天都钉在那个方寸之地上啃书,烦是烦,累是累,但还得坚持啊,先苦后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