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学小A1998年考取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我同年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留校任教,今年小A硕士毕业,以6万元年薪被一家公司聘走。这就是说,从今以后,他将在年薪6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收益,而我仅以8000元年薪逐年增加收益,扣除其他非正常因素,他考研的机会收益是52000元/年。用这个机会收益来衡量他考研的机会成本,谁能简单地说,1万元的投入就太大了呢?因此讲,考研在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谈经济成本必须与经济收益结合起来,抛开机会收益单单谈机会成本毫无意义。因为成本大小是相对收益来讲的。
其次,从时间成本看。当机会性的损失与机会性的收益是同时存在时,关键要判断两者的机率大小。现在从时间收益或时间节省的角度分析,一般说来,同一个单位研究生的待遇优于本科生,譬如说硕士生年薪6万元,本科生年薪4万元,那么本科生要想挣到6万元钱就要一年半的时间。反过来,相对于本科生,硕士生的时间收益还存在逐年放大的可持续性,而考研的时间成本不存在可持续性。
最后从心理成本看。任何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我们关注的压力应该是个人的最大压力。现在的社会,研究生的内在价值明显提升。在这种形势下,到底是考研究生的压力大,还是不考研究生压力大呢?答案很明显。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人才地位、价值的变迁,使青年大学生只有考研,心理成本才能降到最低。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明显加快的今天,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方式。实际上研究生数量的增多,人才质量的提高,正是国家智力资源、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标志。因此,我认为,应该特别提请青年大学生关注考研的机会收益而不是机会成本。
《中国青年报》 200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