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留学、考研、就业、婚姻与爱情的集体无意识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面对留学、考研、就业、婚姻与爱情的集体无意识

考研试卷库
面对留学、考研、就业、婚姻与爱情的集体无意识

——我们与整体性的“人生迷茫”作斗争

前天,我遇到一位同校同专业的师弟,说是有留学的问题找我聊聊。作为徐小平老师的咨询助手,我接触的留学人群不算少,但是,自己却并非留学技术方面的专家,他此次来北京是为了找机构帮助他润色申请文书,留学准备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我还能帮他什么?

简单地跟他交谈了几句,我发现她对留学并不缺少相应的知识,他缺少的是对留学目的及意义的认识。我说,你这个专业的申请还是要有难度的。他就问,那么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些更容易申请的专业?是呀,那些专业可能更容易申请,但是也必然更难就业,你出去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到这儿,他说我也另有打算,我硕士毕业导师让我考他的博士,另外我还想去应聘一下外企,据说很多顶尖外企都是没有专业限制的,这样,几年之后我还可以申请去读国外商学院的MBA。

我说,我不得不澄清一下,你认为的很多著名外企没有专业限制,那基本上是对的,但这并不是说,你可以一点也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大学里学什么专业和有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不是一回事,和有没有相应的专业内的洞察力、发展潜质不是一回事。比如你要应聘宝洁公司的市场部,可是你对市场工作、快速消费品行业和宝洁公司本身都一无所知,请问,他们为什么要你?是的,你可以临时学一点,快速浏览他们的网站,但是,这些你能做到的事情,基本敢于应聘外企的人都会去做,这样它又能带给你什么独特的优势?

我一再强调,一家公司成熟的招聘体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剥离应聘者的求职包装,能够看到真正人才的内核。那些妄想用短期速成的求职方法应聘进入顶尖企业的求职者,他们往往抱有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们的这种价值不是可以轻易习得——凡是可以轻易得到的,比如中国大学的学历、专业知识、甚至简单的应用技能,本身都不足以使你跻身高级人才之列。

要应聘这些顶尖企业,你需要具备的往往是一些通用素质,比如在商业领域里需要广泛用到的人际沟通能力,当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团队精神等等。这些看起来虚幻无比,人人可以说,我也有。但是,你要用真实的过往经验把它表现出来,要用你在面试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这往往才是一般中国学生所最欠缺的东西。这些素质的培养往往需要你长期的努力,需要你形成良好的个人处事风格和行为习惯,绝非可以装得出来的。你有什么学历,在中国往往体现的是你入学考试的成绩有多好,你有什么知识,往往体现的是,你大学四年课业上用不用功,但是,你有什么样的素质,往往体现的是你二十多年来,一直所养成的个人品质。

居于人才价值最高端的是你所体现的特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需要的往往还是不同特质的人才。作为创意产业的人才,你也许可以有点不拘小节,但想象力喷薄而出,如果你做的是审计业务,即使你是未来的爱因斯坦或梵高对这家公司又有什么意义?所以,要把个人的特色与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匹配,这是卓越求职者真正在想的事情。

我们听到的都是笼统地说我要进外企,或者我要进投行、咨询公司、四大,我要进Microsoft、GE、P&G,却很少有人想清楚自身与这些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哪些匹配。

比如,我对这位师弟说,假设你想进入宝洁公司做市场,你是否对它的市场运作有所了解?越是著名的公司,进行调查的渠道就越多,他们有大量的公开出版物,媒体对它们的一举一动总是争相报道,你完全可以做一些相应的调查研究。

你可以登录他们的网站,可以通过Google、百度获得海量的公开信息。你也可以访问公司的内部人员,不行就访问这些公司的外部研究者、报道者,访问他们的供应商、分销商,访问他们的各种客户,访问他们的终端消费者。你可以进去实习,也可以到他们的对手公司实习,到他们上下游的公司实习,到超市去负责相应的柜台,这些信息都有助于你对该公司市场运营情况产生见解,如果你写一封求职信给目标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告诉他你的一些独特想法,你就远远走在了其他求职者的前面。

有些人问我们,为了锻炼综合素质,为了提升个人竞争力,是不是要参加学生会,是不是要进入校园社团,是不是要去考证?不一定。想一想,如果你做了上面的事情,你所有的方面,所有的素质是不是在这一件事情中都有了锻炼的机会?这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在这里面,你的搜集信息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你可能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组建一个研究团队)组织协调的能力、团队精神、个人的领导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为什么不做这样一件有目标的事情,而要去乱七八糟地提升自己呢?

如果你进不了宝洁,你也一样可以进入联合利华、高露洁、欧莱雅以及国内如纳爱斯这样的公司,毫无疑问。

我们所给出的东西,绝非一种技术方法——在求职上,这是一种技术——但是在广阔的人生发展领域,这是一种人生思想。这就是更投入、更积极、更主动,为你的客户、为你的人生伙伴创造价值。

在留学上,岂不是一样的道理,假如你要申请奖学金,你要知道自己能为所申请的学校、为相应的专业研究,为你的导师创造什么价值。你必须做跟这种求职一样的专业研究,把你自身的价值和独特性体现出来,而不是敷衍着写个好文书,回家等着中奖。

很多人对徐老师提出的对“考研无意识”的批判不以为然,认为是那些有目标的人才会有意识地去考研,而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明确意识的人,我们还是考了再说吧。

我要说,这些盲目的考研者,他们只是人生发展盲目性在考研这件事上的一个具体体现,他们在三年后毕业的时候,一定会有同样的就业无意识,随便找一个来招聘的公司;有些人还会有出国无意识,觉得中国的硕士还不够,找个容易留学的方式出国,而不问自己的前途未来。

就像我的这位师弟一样,他还没有想清楚学术与商业自己究竟应该干哪一行,他依然存在无限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的代价就是两方面他都启动得太晚了,他原本应该在学术或商业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了,不该在硕士毕业时才考虑这么基本的问题。

有类似思想的人,他们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思维方式也是一致的。

有人说,恋爱、结婚是随缘的,不应该加入支持、反对的意见,也不应该提供技术化的指导。诚然,我们不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个体性的恋爱、结合更多偶然性,但是作为一种人类的群体现象,其中必有一般规律,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一般规律,而成为这方面的盲目者——绝对的“随缘论”者。

我曾在一篇博文中说过,一个人假如三五个月没有意中人,那是缘分不到的问题,假如与这个或那个具体的人没有走到一起,那也可能是缘分问题;但是,假如一个人想谈恋爱,却五年、七年说自己没有遇到合适的,那就不是缘分的问题,是你自己的意识和观念问题。

所有的女生都幻想有一天遇到自己的王子,她们把自己比作灰姑娘。可是不要忘了灰姑娘并没有在锅台前死守着等待王子的出现,她穿上了用魔法变出来的盛装,跑到了王子的舞会上,“秀”到了王子的面前。

假如你希望遇见王子,你也需要自己主动走到王子可能出现的地方,你也需要“盛装”这东西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恋爱中的基本规律。死守锅台、灰头土脸的灰姑娘,古往今来肯定无数,这样的人遇不到王子,那就不是缘份问题,而是注定的悲剧。

关于婚姻,“门当户对”是一条基本规律,两性和谐也是一条基本规律;如果我们超脱一点,把它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生活,那么两个人的交流也需要具备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门第不同不足以成为文化障碍,收入高下不足以成为文化障碍、学历高低也不足以成为文化障碍,国籍及种族不同甚至也不足以成为文化障碍——假如它们都没有更深地影响到夫妻双方大体相同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但是,造成文化障碍的恰恰就是这些现实的因素,有一个摆不平,又都可能致命,这也是婚姻能否维系的深层规律。

我们要做的工作,不是专业工作,而是人生常识思想的扫盲,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矫正工作,(这种人生价值的歪曲,常常是由某些社会传统思想或某些学校教育形成的)呼唤人们自发出积极的人生规划意识。至于怎么样成为一个专业的市场人员,怎么样申请国外大学的奖学金,至于心理障碍的治疗,你都需要再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但是,作为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个体,你首先要有起码的常识判断啊。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是我们当前的最大敌人!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