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圆我研究生梦
2006年4月30日,我顺利地通过青海民族学院民族地区语言运用专业方向研究生复试。7月3日,终于等到了那张红彤彤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彼时彼刻,我的双眼不禁流下了充满幸福和自豪的泪水。岁月如歌,往事如烟,是自考,不断提升我的人生价值;是自考,终究圆了我的研究生梦。 1997年,我从江西省贸易学校(现改为江西省商务学校)毕业分配到电力系统工作。按理说,我完全可以安稳地过着旱涝保收、无忧无虑的生活。工作中,我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我感觉这样的工作没有太大的挑战性,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应该趁年轻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我价值。而自考,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2000年4月,我开始参加英语专业大专自考,全身心的投入,不知疲倦的学习,换来了一张张课程合格证,那是最开心的时候,毕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2003年6月,我顺利地拿到了江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自考毕业证书。自考还在继续,努力从未停止。2003年10月,我又开始了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并先后通过了三门课程。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我的脑海中冒出:跳过自考本科,直接考研。从此,自考犹如助推器,使我在两年时间内迅速实现了成为一名研究生的伟大梦想。 2004年10月,我以自考大专同等学历的身份报考了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考研征程。由于跨专业报考,考研专业书显然比自考书难多了,我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参照自己在自考中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认真细致地消化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每一句……。可是,因为时间仓促(才三个月),准备不够充分,最后考了341分,差了9分(2005年国家文学线为350分)。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但我对结果还是满意的,这充分说明自考的那套学习方法很有效,自考生的实力决不比“全日制”差。事实上,几个同考的“全日制”中文本科生研友也只考了320多分。因此,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考充满感激,决定推倒重来,向考研再次发起冲击。 2005年5月10日,我开始了第二次考研征程。这一次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英语大专自考的几年积累,使我在学习考研英语课程中感到很轻松。因为在自考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做了大量的英语阅读理解题目,对英语语法烂熟于心……。学英语我是有优势的,但我决不吃老本,更加刻苦地学习,以争取高分。背单词,练阅读,做真题……,每天我乐此不疲,钻研透彻。政治的内容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其实这些内容在自考中我已大体掌握。因此,我把自考时的笔记拿出来翻阅,认真研究真题,获得高分也不是太难的事。两门专业课:古代汉语和语言学基础知识,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学起来很费力。我还是借鉴自考的学习方法,先把书本大概章节梳理一下,再细分下去,一字一句研读,不懂的地方决不放过,多看几遍,内容完全看懂后,我再找些试题来做,这样,两本专业书由“厚”读“薄”了,最后一个星期,我几乎能把书本的内容背下来了。自考与考研有太多的相似:书本内容多、时间紧、靠自学、考验毅力……。因此,自考的学习方法完全适用于考研中。 2006年元月22—23日,我带着自信步入考场,认真仔细地做完试卷上的每一道题目。 3月2日,我在网上查到分数:英语 51 政治65 古代汉语 128 语言学基础知识 128 总分:372,由于英语发挥欠佳,未达到国家A区单科线,我被调剂到青海民族学院。 参加完专业笔试、英语听力和口语面试、专业面试环节的复试后,我这个自考生以总分第一的绝对优势被录取为该校民族地区语言应用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而几个“全日制”考生由于实力稍弱被“涮掉”。 金秋九月,我将自豪地踏入青海民族学院的校门,攻读梦寐以求的文学硕士学位;又是三年,我将秉承自考精神和方法,在文学殿堂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也许,三年后,我会继续考博,因为我已经拥有了自考这把利剑和必胜的信念。
对自考生考研的一些建议: 1、要把英语基础打牢,考研英语难度大,英语是考研的最大障碍。 2、自考过程中,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不断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考研报考时,最好选择自考时报考的专业,这样学起来就有一定的基础。 3、报考前,认真查看各校研究生招生简章,看看哪些学校对同等学历有限制,哪些专业是自己不能报考的。 4、自考生要自信,实力证明一切,只要你更用功,你也能打败“全日制”,成为最后的赢家。 5、最好能找一些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研友共同交流学习体会,这样做既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相互鼓励、激发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