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老爸的手写手机跟他打得火热以来,经常会收到他来的一些短信,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有鼓励的话,有生活小乐事,有时政,还有一些提醒。感觉沟通真的是无限。前几天,老爸可能是从都市报上看到的武汉某高校有一位研究生晚上借口要洗澡,次日被发现已经是在洗澡间浑身是血,身上又多了许多刀,后来POLICEMAN查明系自杀,原因为论文延期。想想可谓同情,也觉得这小子也太轻生了。后来跟PEGGY交流的时候,也想到这也是老爸对我的状态的关心,希望我好好努力。所以这条短信一直存在手机中好几天,一方面也当作是对自己的鞭策。
没几天,原来初中老师的女儿也打电话来说要考MBA,向我咨询一些情况再打电话过来说已经是报考了。我只能默默地祝福她。选择读研,真的是有道不完的事,有时候觉得从准备,报考,到考试到读书的过程,不想则已,一想还真的带有酸涩苦闷,多想一回人就会老一回。想当年,准备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报考还要看专业,选导师,那五场平均180分钟的考试,中间连撒包尿都没敢,硬是憋撑到考完。以为考完了就可以睡上一觉,但是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特别是那分数线还要看国家,学校划线,专业排名,公费自费,到最后终于进了学校以后,好好地松了一口气,但是发觉得新的超强压力又不断地降临。
首先是生活上,在南方的大城市,如果是应届上来压根就没有什么收入,学校的补贴二百大洋,因为是公费生,省去一年6000大洋的学费,相当于月收入700洋,但实际到手的就是218大洋,去掉1元电费,1元水费!当然电表超过了还是要多交。而非公费的同学就没有,还要交6000大洋,月收入是-700大洋,所以要拼命,不拼命真的是会玩完了。而这个城市居然生活费每个月得500(至少这个数才可能过上正常人的体面的生活,低于这个数真的会有在食堂想吃个鸡腿都会有望腿兴叹)。如果老师没什么项目,特别是文科的,压根都不知道什么项目可以保障自我,所以不得不去兼职,有时候就会偷偷地在外面的学校兼课,还好有些老师还是很支持我们的行为,所以就会从政策上支持我们的作法。
尽管知道上课是一种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但是还是要奋不顾身,如果不做这事情,压根就不可能让你在图书馆里静下心来搞研究。所以为了这个生活上的独立,从翻译,上课,作调查问卷,照着火热的太阳,退皮都要外做调研填图,能够想到的都努力了(强调在研究生阶段最好不要做家教了,为本科学弟学妹们留些空间,所以没有想去做家教)。
其实是学习上,大家都来这里,学校的功课自然是不能不过的,当然有些老师也会放水,想想那些在下面都N年没学英语的哥们,老师要是严酷一哈子可能没几个人可以过,那个时候听说有名捕的灭绝师太,没想到对门的兄弟就被她的飞刀差点把命都整没了。
学术上要出成果,先是写文章,什么叫学术文章,那就是条条框架,规范得要命,由不得你,所以一进校就自然而然地模仿,再模仿。什么是篇名、搞要、关键词,正文,方法,1,1.1,1.1.1,结论,参考文献,英文。格式当然是好,但这都是形式,来真的还是内容。这个时候就是专业语言了,专业词汇,专业语句,专业段落,专业篇章,专业,还是要专业,这个时候就让你不得不绞尽脑汁地使用他们,还要百看不厌,百用不烦,达到那咱屡试屡爽。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研究细化,研究观点,研究创新……研究二个大字眼几乎是充实了生活的每一天。不想也不行。
写完文章就要争取发表了,读研究生,可以不发,但是不发还是多少会有些难过,但是发文章,不发则已,要发不但没稿费,而且要交数额不等的版面费,一位在中科院读书的同学说他老师已经帮他交了近万元的版面费,真的觉得他的老师真的是大方,至少研究经费多多,想如何用就如何用。
一不留神就在这些文章这文章那中,不知不觉就会晃过去,要中期开题,要写学位论文了,那就相当于6-8篇文章的容量,一点点地积累,当然如果要严格的话就不能用剪刀了,而是要经过思考,而正是这样子也会让自己天天紧张。有时候为研究的一点点进步而开心,有时候还真的不知是搞什么,头脑都快疯了,还没想出或者憋出几个字来。
好不容易地整出一个本本的东东,按程序基本上都要送外校专家审查,基本上是盲审,如果这位专家看不过,自然不过,就延期!还要专业委员会的正规答辩,因为现在更加严格了,同样也会被干掉,再来!这种经历会让人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真的会玩完啊。
就当在这种压力之下的三年,希望在离开校门的时候还发现自己还活着,活着还不好不坏,而不要像开始提到的朋友那样子,而也可以会瞬间才会想到了疯狂英语的老李大哥的话:任何痛苦与快乐会成为过去。经历了也算知道了人生的味道!
写于城之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