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考研复试录取比例基本是1∶1的情况不同,2003年考研复试实行“差额制”,各校将复试录取比例基本定为1∶1.2。这就意味着部分考生即便通过了初试,也面临着在复试中被撸下来的危险。目前,考研复试正在陆续进行,这种“差额”复试究竟“差”掉了什么呢?
谁也不想成为复试中多余的0.2,差额复试让许多考生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一位报考复旦计算机专业的考生说,他们复试要占总成绩的50%,得看12本专业课的书。他感叹说:“其实看书倒也没什么,主要是心理压力大,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参加复试的感觉,那就是‘熬’。”谈及对复试的感觉,上海交大的BBS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留言表示,今年的面试相当难,没有充分准备、综合能力不强或者英语口语欠佳都很可能“砸”了面试。
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芮明杰教授认为,这种“差额”复试突破了过去那种简单的等额面试的陈规,学生和老师不仅仅是见个面,老师还要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旨在给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因此是有利于选拔人才的。
芮明杰同时指出,考生正确认识自我非常重要。不能因为某专业热门就去报考,否则尽管笔试时分数考得很高,也很可能在复试中被淘汰。像今年会计专业就有几个高分的学生未能通过复试,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好,只是说明这个专业不太适合他们。管理学科中有些应用型专业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如果考生在复试中表达不是很流畅,那就很可能被刷下来。因此,学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报考那些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专业。
芮明杰还认为,差额复试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设计考题,需要考虑哪种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考察出学生的能力,做到不疏漏人才,而不是简单地问几个问题。
与此同时,教育的公正性问题也凸显出来。差额复试使高校可以开展更多的“自选动作”,而“自选动作”要做得漂亮,就必须规范操作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为此,各校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来保证考试的公正。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童兵教授用了四个“更”字来形容这次复试:学院更重视、教师更认真、考试更公正、学生也更紧张。本次新闻学院的复试第一场笔试题为“向盗版‘叫板’”,学校为确保考题不被泄漏,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童兵在复试开考前15分钟才得知命题,其后的英语、中文口试也采取了同样的“把关”措施。
考生们也大多肯定了这次复试的公正性。一名在复试后得知自己被“差额”掉的复旦考生说:“我被复试刷掉了,但我认为整个录取工作还是很透明的,效率非常高!特别是复试后马上出录取名单,没有黑幕嫌疑!老师们说当天不出录取名单就不下班,令人佩服。我没什么好遗憾的。”
通过首次实行“差额制”,老师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童兵说:“通过复试,我们发现了一些相当冒尖的学生,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第一轮复试是上机考,一些考生因为电脑操作不熟练,没有在1个小时内完成考试;而第二轮的英语口试,一些考生听到考官一开口就用英语提问就懵了;而5分钟的关于伊拉克战争问题的英语演讲,对一些考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尤云祥教授则表示:由于目前的面试成绩并没有系统地与笔试成绩加以结合,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