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2003年七月,李海中同学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第一年学习,有过五年艰苦考研经历的他,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满意吗?踏上了一直追求的发展平台,再次回首,那五年究竟在他的生命旅程上留下怎样的痕迹?今日记者采访了李海中,他的发展轨迹也许能给同样执着于考研的苦行者以启示。
不后悔,但当时有些极端
由矿山地质专业的大专生变为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李海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转变了自身的身份,在理想与现实两个方面都有了一定飞跃。只不过对他来说,这个转变的过程有些漫长,代价有些巨大,耗费了五年的青春时光,五年的辛劳积蓄。弹指一挥的五年却也是一天天辛勤度过的五年。
“我没有觉得后悔,当初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也是一条正路。”海中记得拿着派遣证到地质对报道的第一天,就有岁数大的校友说,不想法改行,就得一辈子与石头打交道了。海中倒不怕吃苦,更难过的是不能从事自己喜爱的新闻行业,在大学期间海中在校报曾有过一段愉快的工作经历。现实的恶劣和理想的远离,让海中去意已定,告诉自己一定要考走。
“现在想来,当时选择考研,就像革命青年投奔延安圣地一样,豪气冲天。但真正的‘革命行动’不多,没啃透几本书,就不自量的参加了两次考研,而且报考的是南大”海中最初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有些模糊,单单是凭着爱好就上路了,结果两次都以惨败收场。
失败后的海中依然坚持,但心态已不象初始时轻松。两年间不断有同事考走,家里也在催他成家。“那时太专注于看书了,许多家里事,单位事都没处理好,后来想想它们之间也不矛盾,是自己太焦急了。”太急于证明自我的海中将许多私事都固执地推迟了,认为没考上便不能做其他的事。象是与自己赌气一样,义无返顾地继续前线。从最初的盲动到失落后的执拗,海中最初的人生规划太过理想化,一直在工作与考研间忙碌,两方面没有结合好。
很辛苦,感觉像落入泥潭
知耻而后勇。当偶然的机会让海中瞄准了南师大后,才从新调整好心态,潜下心去认真复习。但毕竟是跨专业,隔行如隔山,越看越发觉自己知识面太窄,大学所学的知识太陈旧。总是在心中暗问“我到底能否相信自己?”后来的日子,海中经常出入大小书店,凡是看到和新闻有关的书就毫不忧郁的买下;又自己掏腰包订阅了《中国记者》,《新闻记者》、《新华社新闻业务研究》等专业杂志,以便能及时接触到最前沿的观点和信息。
而这时海中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他必须常年驻扎在山区。尽管身处茫茫四野,但心中不再茫然,也不再孤独。因为有梦想在胸口燃烧,因为有书相伴。常常是白天上山工作,晚上伴灯到深夜。为争取时间,兜里时常装着单词本,上山的路上,工作的间隙,都会不由自主的掏出来“啃几口”野外条件有限,唯一的“千里眼”就是收音机。时隔十天半月,到县城买一趟菜,才能看见最新的杂志,报纸。“那样的条件让自己清醒并且伤痛。”
就在这中苦苦的积累中,又考了两次。“第三次差的不多,这给了我信心,我预感到下次会考上。”但好事多磨,第四次海中因为外语差一分而再次落马。残酷的现实让海中面临着痛苦的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到底?一时茫然。“那种感觉就像落入了泥潭,想出来但有东西牵绊,不出来又身心疲惫,越矛盾越难过。”最终是毅力,是家人的鼓励让海中挺了过去。
再回看,人生需要平常心
第五次考研终于成功了,没有预想过的狂喜,海中面对的是艰苦的学习和平淡的生活。回头看看过去的五年,海中有诸多感慨,没有后悔但遗憾却不少,仔细想想是缺少一颗平常心。没有平常心造成了最初的盲动,造成了生活的缺憾,造成了人生的波折。“如果再平静点,我会过得轻松些。”
对于有志考研的朋友,海中给出了自己的忠告:考研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也不能盲目的投身其中,首先要考虑好自己的定位,要计算好花费的成本。生活中没有一条路是绝对的,也没有一条路值得占用生活的全部。人要学会放弃,某一个时间段有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便可看轻些。如果考研意味着人生的停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考研而
改变了对生活的正确的态度。“还好,我依然健康的生活着”。
如今的海中担任了班级的班长,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很融洽,生活经历的丰富使他总能很好的处理班级事务;平常海中到一所高校授课,如今的收入以远远超过以前。整个人融入了新的学习生活中,健康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