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半数研究生没偶像 专家称压力大所致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调查显示半数研究生没偶像 专家称压力大所致

考研试卷库
调查显示半数研究生没偶像 专家称压力大所致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崇拜毛主席、雷锋,80年代的人们开始崇拜三毛、邓丽君,90年代人们又崇拜邓小平、“四大天王”、比尔·盖茨,现在的年轻人崇拜的对象更是五花八门,从姚明、易中天到周杰伦、芙蓉姐姐应有尽有。

  尽管有这么多的偶像可供选择,然而最近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界》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等高校学生媒体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研究生没有崇拜的偶像者,而在有偶像崇拜的研究生群体中,娱乐明星仍是崇拜“大头”,其他崇拜对象排名顺序依次是:父母、政治领袖、企业家、文化名人、专业导师、自己。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398份,问卷有效率达95%。

  研究生经历偶像黄昏

  “可能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考虑现实的东西太多,所以感觉心中没有偶像了。”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2007级研究生李应虎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持李应虎这样想法的人在研究生群体中不在少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2007级博士研究生金声玉也坦言,“大概因为自己是学哲学的,看问题比较理性吧,而且自己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了,不会再崇拜某一个明星了。但可能会比较喜欢一些歌星,如罗大佑、郑智化、邓丽君、黄家驹等等,喜欢他们的歌,能够打动心灵,但谈不上崇拜。”

  该项调查显示,约50%的研究生现在已经没有偶像崇拜。与以前相比,研究生群体的偶像观越来越模糊,偶像的缺失让他们正在经历“偶像黄昏”。

  对此,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老师表示,在中学生、本科生都有自己崇拜偶像的情况下,研究生偶像崇拜的现象却越来越少是很正常的。心理学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一般始于12岁,在14岁到16岁时,会达到一个高峰,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偶像崇拜的欲望会不断下降。并且,从14岁到16岁,青少年对偶像的批判性思维逐渐发展,在20岁到22岁达到顶峰。反映到现实中,有的同学在研一阶段就没有了崇拜的偶像,而有的可能还要持续到25岁甚至是30岁才没有偶像。“在青春期,我们对自我感到迷茫,对现实和理想的区分不完善,批判式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需要通过对偶像人物的认同来确立自我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偶像崇拜是特定年龄心理发展的‘附属品’”。

  调查发现,现在的研究生群体在偶像崇拜方面更趋理性。有10%的学生表示,“不可能因为某一方面,我就会非常崇拜他,把他定为我的偶像”。而人无完人,偶像也有缺点。这造成了许多学生对很多杰出人物仅仅是佩服,而不能上升到崇拜,把他们定为偶像的地步。

  华东师大历史系研究生陆瑶(化名)的观点颇有代表性,“我觉得那些偶像式的人物很难让我去崇拜。崇拜明星吧,不断出现的丑闻和炒作让我失望;崇拜学者吧,一连串的造假让我心寒;崇拜企业家,突然又发现他们很多是为富不仁的”。

  华东师大企业管理研一的一位女生在问卷中写道:“我们看到的明星都是表面化的,并不了解他们的内在品质,因此,我没有把他们当作偶像的感情基础。我认为,偶像应该是具有人格魅力且博学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对偶像的认识和我们的偶像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可以从更加理智和成熟的角度来看待偶像的成就和个性特征,欣赏其优秀方面,接受其不足之处。”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老师说,“偶像的缺失,其实也代表着‘自我’的发展越来越成熟。我们能够区分现实和理想,恰当地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偶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