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研究生小唐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举报,他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在中国期刊网上发现一篇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除了“致谢”不一样外,两篇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6月1日《中国青年报》) 马青争
东北财经大学“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的余波还未平息,“史上更牛硕士论文”又风靡了各大网络。比用“查找”+“替换”的方式还牛的当然就是一字不差的直接“复制”+“粘贴”。难怪早就有媒体人士断言——论文抄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且不论东北师大某教授抄袭6名同事作品申请院士职称、浙江大学某院士抄袭他人论文以搪塞国家课题等事件的是是与非非,单就此事而言,抄袭如此严重的硕士论文竟然堂而皇之地被层层把关之后顺利通过,就足以构成学术界的一大笑柄了——连“销赃灭迹”都不会的硕士已经侮辱了无数“知识精英”的智商。
首先,这是对研究生导师智商的最大侮辱。顾名思义,“导师”一词之义是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如果不指导也罢,看一看自己学生的论文基本概况也实属分内之事。但是,无论是“最牛论文”还是“更牛论文”,两位学生的导师都没有发现其中的玄机和真假所在,那么导师又有何用?
其次,论文答辩委员会中也不乏外校的知名教授,他们能让如此“弱智”论文通过也证明了自己的弱智。知名教授对本专业的学术动态不知不详将很难验证答辩论文的真假,而走形式的答辩过程更反映了毕业论文审查的软肋所在。
更为可笑的是,抄袭如此严重的论文竟然能够挂到“学术期刊网”上!笔者在上学之时虽不是以“搞学术”为主的,但笔者却知道只有学校评选出的优秀论文才是有资格挂到“学术期刊网”和“中国知网”上的,也就是说这篇“史上更牛论文”是学校推荐的优秀论文。可见,学校教务处根本就没有对此论文的学术价值做充分的鉴定。
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潜规则大行其道之时,论文抄袭必然走向“没有最牛,只有更牛”的悲惨境界;当所谓的学术论文层层把关变成一个又一个畅通无阻的方便之门之时,高校教育机制中孱弱的学术监督体系又暴露在了世人面前。一起又一起的学位论文造假事件犹如一记记耳光般拍在了教授们的脸上,这对我们的所谓专家和教授们来说又怎能不算是一种耻辱——即使不为“求真务实”正名,他们也应该“为自己的智商讨个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