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专生的考研历程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一个中专生的考研历程

考研试卷库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一个中专生的考研历程

      在局长眼中,我每天都在办理各类杂务,是位办事勤恳,精通打开水、扫地、拖地板等事宜的中专生,怎么突然成了名牌学府的研究生?

      平衡精力是指最有效率地利用自身的时间,偏而有据,这个据是效率而不是爱好。

      你可以在每次考试中失败,但最后一次要成功。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定义成功的,在我看来,它仅仅是指最后一次是成功,而在这之前都是、都是失败。

      风雨考研路,谁都有一份独特的艰辛和曲折,只有这份经过艰苦沉淀下来的信心和胆识才是永远不灭的精神财富。

      我的考研之路可以说是很独特的。我本人没有上过大学,甚至没有上过高中,但我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你可能猜想我选的一定是冷门专业,如历史、中文等,恰恰相反,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你可能已经得出结论——我在吹牛,绝对不是,确有其人其事,待我慢慢道来,你就知道了不平凡里充满了平凡。

      我没有上过高中,但我上过中专,虽然中专主要以专业课为主,但第一年还是浮光掠影地上了高中的文化课;我也没有上过大学,但我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英语专业专科文凭。我没有读高中、念大学,倒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条件有限。来自农村的同学都明白跳农门的重要性。那时候(20世纪80年代末),中专和大学一样分配工作,工资差别只有十几元或几十元。初中毕业如果能够上中专,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多数人,尤其是农村的孩子,都是先争取上中专,考不上中专才去读高中,只有极少数开明且家境富裕的家庭会有意让孩子放弃读中专的机会(如果分数足够的话),而我没有这种极少有的机会,于是就稀里糊涂上了中专。

      能上中专在当年是一件不易的事,因为按当时的录取规则,重点高中在中专之后录取,达到中专分数线而去读高中的学生一般会得到校方的特别照顾,如免除学费,发给相当于中专学校的生活补助等。

      我上中专对家庭来说是件很幸运的事。我是家里五个读书的孩子中最小的,却是第一个考取的(农村对于考取能分配工作的学校,不论大学和中专,皆称考取)。当时我家六个孩子中,除了大姐代替去世的母亲操持家务以外,五个孩子都上过学,由于经济上实在困难,二姐、三姐先后辍学就是很自然的了。我初中毕业参加中考的那年,二姐、大哥、二哥分别参加了中考、高考,无一人考取,父亲和大姐忧心忡忡。家里债台高筑,一部分是为母亲治病留下来的,一部分是读书新增的。有一段时间,我家每年有人参加高考或中考,父亲和大姐每年都眼巴巴地盼着大哥、二哥能考取,可是每年都是失望,他们谁也没有留意我,包括我本人。然而成绩下来,总分564分,比我自己的估计高出一百多分。全家人第一次笑了,而我渐渐感到不对头,因为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重点高中,这下已超过了中专分数线,怎么办?

      对于我父亲来说,这件事很好办,那就是读中专。中专每月发给生活补助,我那时是23元(在那个年代是足够生活的了,因为粮食的价格才每斤9分钱),毕业同大学生一样分配工作。那时候参加工作最重要的是一种国家认可的资格,而不是才能。读高中简直不能想像。大哥、二哥都在读高中,他们连交学费都困难,还有吃饭、穿衣……你可能不相信这种困境,我帮你算算吧。中国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亩产量800~1000斤,而那时粮食的价格仅每斤9分,每亩最高收入90元。当然你能想到副业,但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有人去做,副业收入的能力不超出主业并不是常态。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收入才270美元/人年,可见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收入上限是无法克服的。

      去读中专,对家里人来说是件好事,对我来说却是痛苦的开始。拿到中专录取通知书,我就开始纳闷,中专学些什么课程呢?去了才知道,是一些关于种树的极其无聊的专业课。课虽无聊,学校的风景却是一流的,说出名字你就相信了一半,它叫黄山林业学校。学校依山傍水,依偎碧蓝如带的新安江。新安江畔令我流连忘返。春天绿草如茵,山花烂漫;夏季烈日当空,至清至纯的新安江成了天下最美的游泳池;冬日在大石上洗被子,凝视碧蓝的江水和水面溅起的小水珠,仿佛它是充满了神奇吸引力的艺术宝库。至今有关学校的记忆只是一些风景,而专业知识,我一直巴不得忘得越快越好。充满幻想的少年断却了前程,痛苦和压抑是可想而知的。关键在于那时候我还没有认识到命运是可以自己掌握的,什么中专与大学,这些已有的设施和机构,就像已经存在的山川道路一样,你随时都可以去访问,复旦大学,从校长到学生,来去匆匆,没有注定说是谁的,我不是来了吗?不是感觉很好吗?没念大学又有什么?没念小学都无所谓。

      当然,事情并不像现在所说的那么简单,当时的心灵承受能力有限。在重压之下,我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自学了《新概念英语》1~4册和高等数学的主要部分。中专毕业那年,我自己做过考研的英语题,除去作文和翻译,能拿50分左右,可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人可以考研究生。

      如果说中专是痛苦的经历,那么工作则是迷失的过程。中专毕业后,我先被分到家乡的镇林业技术推广站,然后调至县林业局。在安徽,县乡工作的主要内容大概是喝酒,下乡每天两顿酒,一天将近七八两酒进肚,有几句顺口溜是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夫妻背靠背。对我来说,最糟的是喝坏了脑袋,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能怎么办。最终一场感情灾难导致了我的爆发。我决定再也不能这样活,我要离开那里,离开那个让我伤心的小县城。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一天,一个相邻单位的小伙兴致勃勃地找我。他大学毕业,刚刚参加考研,因为看到我窗口的灯光很晚才灭,所以他断定我是在考研。其实不是,我只不过在看书。他激动地谈考研的事,我被触动了,不就是五门课吗?英语我是不怕的,我心里有数,数学也可以对付,只是不知道专业课是什么内容,又考些什么。不过没关系,从这个小伙那里我知道很多信息。我又鼓动另一位正在乡政府苦苦挣扎且和我一样蠢蠢欲动的同学考研,很快我们就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报刊、电台、信函等途径了解考研必备的政策资料信息,并在考研同志组成的信息网中互通情报。

      我知道考研必须有专科文凭,于是想到了自学考试。为了不影响当年报考,我选择了考试科目最少的英语专科,共9门课,我在4月份报4门,10月份报4门,中间英语听力是暑假在主考学校单独进行。这样在最短的一年之内,我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这可能是自考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了——事实上已经无法再快了。可是该死的官僚程序无法适应这种快节奏。考研报名是当年的11月份,而文凭直到次年才能发下来,于是我开始伪造文凭。我拿来别人的文凭,并在复印件的基础上加工再复印,以得到我的毕业证。在地区教委研招办报名时,谎称文凭原件由于评职称被交到人事部门了。不知是地方官员昏庸,还是地方利益驱动,我们蒙混过关,不是我,是我们。我以最快的考试速度也没有拿到文凭,我的同学可想而知,于是他的文凭也是我加工的。这样我们俩顺利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你可能以为我们考上了,哪有这种好事!我的成绩是304分,而当年的分数线是315分。我的两门专业课都是54分,一位朋友笑称,不是54,而是误事。这一考不要紧,反而使我坚定了信念,那就是自己离成功只有11分。

      第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李鹏总理宣布中国人民每周可以休假两天。这个政策一出台,我就知道自己肯定能考上了。为什么?不要问为什么,难道你不明白,我只有礼拜天才可以学习?我在局里办公室工作,每天各类人员在办公室里川流不息,大事小事都从我这里经过,下班后脑袋嗡嗡作响,数小时不能静下来。休息日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是我惟一可以坐下来读书的日子,双休日对别人来说,只是七天中增加一天休息,对我来说,意味着学习的时间翻了一倍,真是天助我也。果不其然,当年我以376分的成绩居所报专业榜首,其中数学成绩甚至不低于数学专业转考过来的学生。

      那天是星期天,我在机关大院那棵巨大苍老的枫杨下看报纸,熟悉的邮递员出现了,同时到达的还有我的录取通知书。邮递员让我买烟以示庆祝。

      这份意味着荣誉和幸福的通知书很快就传开了。我是我们村第一位研究生(如今是第一位博士)。当时,连我们的局长也感叹,因为他的读人大的女儿在准备很久之后因竞争激烈而放弃了考研。在局长眼中,我每天都在办理各类杂务,是位办事勤恳,精通打开水、扫地、拖地板事宜的中专生,怎么突然成了名牌学府的研究生?

      你觉得我的经历有些神奇吗?怪我没有把细节讲清楚。我的经历对那些正在工作特别是学历不高的朋友应该有所帮助。陈胜、吴广有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大清华也不是注定该谁去的,你我都可以去。只是不要着急,要解决几个方面的矛盾。

      首先,要解决学习和工作的矛盾。现在很多朋友都是边工作边考研,处理两者关系成了一个大问题。我的经验是,不要恶化大环境,要避免与领导、同事的关系紧张,否则易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心理压力。有些人孤注一掷,只顾学习不顾工作,激怒领导、同事也在所不惜。事实上,这样做除非你有很好的家族支持和经济基础,否则工作上的变动容易导致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压力,可能会危及学习和考试的正常发挥。因此,那些家庭和个人经济因素欠佳的朋友要时刻牢记综合平衡,必要时曲线救国,把工作这头稳定下来,再以平和的心态投入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其次,如何解决利用时间的问题。对于已经工作的同志,时间是一个大问题,我的经验是:数学学习可以放在中午休息时间,因为做题是笔上工作,环环相扣,稳扎稳打,能迫使自己不开小差;对专业课,可以选择双休日,泡上一杯浓茶,调动全身精力,利用一个时间板块聚精会神阅读,才能达到对整个理论的贯通性把握。

      第三,如何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信心不足总是来自缺乏实际的分析。你去拿一份英语试卷测试一下成绩,如果得40分,那么突击一个月,再测试一下,如果是50分,再突击一个月,再测试……如果可以稳定在60分左右,这门课暂且就可以放下了。这样一门接一门都是如此。一句话,你要事先考考自己。你可以在每次考试中失败,但最后一次要成功。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定义成功的,在我看来,它仅仅是指最后一次是成功,而在这之前都是、都是失败。

      第四,如何平衡精力问题。记住,千万不要偏科。因为考研都有单科线,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总分,每年因单科不过线而失败的人不计其数,况且有的科目(如英语)越往上提高,难度会非线性增加,拿60分不难,70分也可以,80分以上很难,至于90分以上,一般人就不要想了,所以偏科是有害的。不偏科也不是说要平均用力。我当年的战略是放开英语不管,一切为了专业课,数学作为秘密武器。第一年考研,因时间没有掌握好,作文没有来得及写,但仍得73分,这使我深信,英语不闻不问,一年之后60分也没问题。果不其然,第二年只降了8分。其次,我的数学成绩正在进步。为了有效利用时间,我把上年做过的题利用午睡时间再反复做,这样保证至少能维持上年成绩,结果当年取得83分。专业课从时间安排上是重中之重,结果有一门达到90分以上。政治是我最无奈的一门课,因为小县城信息闭塞,连教材都找不着,只好每天晚上提心吊胆地看几十页,洗脚时还要看看时事政治,就这样对那些哲学词汇还是似懂非懂,结果那年刚好蒙混过关。可见,平衡精力是指最有效率地利用自身的时间,偏而有据,这个据是效率而不是爱好。

      第五,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我第一年继承别人的衣钵考浙大,结果失败了。经过分析,我觉得各学校的考试风格、传统很重要。浙大所用教材偏旧,考试注重理论论述而非实际应用,专业课30分一题,而我连30句话都凑不齐,实属无奈。后来我有幸看到复旦大学的考研试题,大喜过望,满卷计算题,傻子都知道,计算题错了就是错了,对的就是对的,客观公正,于是我选择了复旦大学。进去才知道,复旦大学的入学考试一贯比较公正,研究生中来自外校的居大多数(这才正常),不像有些学校命题较偏,只有了解其学术派系,甚至只有上过某老师的课才能答好,这样的学校让外人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因此,我劝大家宜先打听清楚再报专业。当年复旦大学这一专业有138人报考,招3人,却已经保送了2人。当然这一切我毫不知情,否则借我十个胆子也不考。时下考研日趋激烈,不同学校、专业在考分上相差很大,但毕业分配差距也很大,专业选择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让我重新选择,我也会头痛不已,实在无话好说。

      时隔数载,每当在校园里看到有关考研辅导班或考研资料的广告时,总免不了思绪万千。当年考研的地点是在一座湖心小岛上的中学里,通往小岛的路是一条长长的晃晃悠悠的铁索桥,考研大军通过时,显得十分拥挤,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现在想起来,即使是已经过来的人,也是几分偶然,几分庆幸,有几个人能保证如果再来一次,不会落马呢?风雨考研路,谁都有一份独特的艰辛和曲折,只有这份经过艰苦沉淀下来的信心和胆识才是永远不灭的精神财富。

      作者小传

      出身农家,误入中专学校读书。少年时常憧憬未来,每念及大学,激动不已。不幸遭遇曲折,早早便进入挣钱糊口之境地。十九岁即参加基层工作,酒精考验,一筹莫展。待慢慢积聚力量,一朝越级考取名校研究生。怎奈少年人的冲动已逝,心如止水,感觉大不如新上大学的本科生。此间阴晴圆缺,奈何?

    ·赵盛(复旦大学博士)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