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竞争压力 怀着各种目的--考研是最佳出路吗?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正文 顶着竞争压力 怀着各种目的--考研是最佳出路吗?

考研试卷库
顶着竞争压力 怀着各种目的--考研是最佳出路吗?


    日前,各大高校纷纷公布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所有考生最关心的公共课分数线也透露出来。即使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也没有松气,接着的复试筛选,才是真正的短兵相接。没有过线的考生大多数也不会放弃考研的目标,因为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一下放弃实在可惜。

    虽然许多高校已经连续两年扩招硕士生,并加大了考研的难度,然而拥有硕士学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的梦想。但是促使他们参加考研动机也越来越复杂,而做一名研究生的原因也越来越耐人寻味。

    为了北京还是为了考研

    何柏东现在已经是京郊一所高校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了。他为了考入这个学校,连续4次考研。其实在第三次成绩公布之后,他得到一个机会,可以调配到承德的一家研究所。尽管每次考研失败都让他深受打击,他因为焦虑过度,在第二次考研前夕,还得上了甲亢,进而影响到心脏。但是他还是决心再考一次。何柏东选中的专业在社科类中已属冷门,还是要面对50比1的激烈竞争。何柏东说:我的同学都清楚,我们看中的不是专业,而是这个学校。而这学校除了名气大,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它在北京。尽管考上北京的院校,将来不一定就会留在北京,但是机会毕竟多一些,希望也更大一些。虽然为考研吃了许多苦,何柏东仍然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连考4次就能到北京,何柏东觉得不算多。他说: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原来的工作虽然是个闲差,可是也不能在上班时间看书,北京的种种补习班也不可能参加,全靠自己摸索。我前头有一个同事,连考了8年研究生,终于如愿以偿。

    和何柏东一样,来自西安的邓琦也是为了能到北京,而选择了考研之路。为了就近参加补习班,他毅然辞掉了原来的教师职业,包括曾经可能的到天津的进修机会。在亲戚朋友的惊讶叹息声中,邓琦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很疯狂。在北京没有经济来源的日子,并不好过。而邓琦选中的目标竞争激烈,虽然他分数过线,却没有得到复试的机会。他嘴上仍然坚持要继续考研,可也不得不在京城这里那里打些零工。

    考题的秘密

    考研者的目标虽然一致,但是复习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公共课的分数只是衡量的标准,而专业课分数的高低,就成了导师选择哪一个学生的关键因素。每到考研前夕,各大学府的相关课程的笔记就成了抢手货。考生们想尽办法托关系租借、购买。而目标学校的历年试题,教授的研究方向、学术重点,也成为考生们的刺探重点。

    虽然各校在招收硕士生时,都会划定考试范围,公布参考书目。但是这些对于外校学生仍如雾里看花。

    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十分感兴趣的冯姝,搜集比较了各地的招生信息,选中了研究民间文学最有实力的山东一所大学。冯姝报了名。可她没想到,专业课考试里一门中国历史的限定书目是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虽然冯姝这门课也考了80多分,但是那所大学的本校生97分的成绩让她高兴不起来。冯姝再次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自己毕业学校的相近专业。

    专业课的试题为了要选择高层次的人才,自然颇具难度。但是专业课出题范围的局限,所造成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每年的研究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本校学生。以致一所大学的系主任感叹说:我们系是近亲繁殖,本校的学生考本系的研究生,再当本系的老师。大家都在学术上钻同一个牛角尖。

    结识导师

    许多考生觉得近水楼台先得月没什么不好。许多经历考研的人认为,有老师指点成绩大不一样,胜过读好几本参考书。报考天津某校的许恬说:想法结识未来的导师是最普通的办法。我听说报考学校的教授要到我们所在城市开会,特意请假到宾馆等了他一下午。虽然我英语分数没过线,但是专业课的成绩仍很突出。

    即使导师没有透露天机,大多数考生也认为结识导师没什么坏处。现在已经在一家外企供职的李女士回想起当年考研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一件小事:答完最后一场考试卷,我觉得还可以。虽然天下着大雪,但是我还是打听到导师家,请他看了我的笔迹。后来我顺利地被该校录取,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李女士已经毕业多年,但是她把她的方法传授给了许多师弟师妹。

    今天,考研越来越被重视,对于代考、替考公共课的检查也更加认真。而对于国家级大考的作弊,处分也越来越严厉。而对于考生和未来导师间微妙的关系,即使最严格的监考办法也无法检查出来。

    读研的结局

    考研者在录取前对相关学科知识都会刻苦攻读,可是也许由于他们考研目的并不单纯,也许由于他们和导师太熟悉了,研究生入学后有一部分人不再专注学业。他们有的热心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个别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打工。对于他们千辛万苦得到的学习机会并不珍惜。

    尤玲回忆她3年研究生生活,讲得最多的是她在京城各处打工的经历,甚至毕业论文她没时间写,求朋友捉刀。更有甚者,到最后竟不认识台上的教授姓甚名谁。

    目前在各大院校的每一个硕士生点每年只招收2—3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也是各位教授在众多考生中千挑万选出来。许多老教授面对远离学业的学生也是十分失望。某知名学府的李教授对记者说:我现在不愿再带研究生了,他们对研究对象并不感兴趣。还有人利用学校的名声,在外面经商。在我教学生涯中有一二个这样的学生就够伤心的了。

    大部分研究生在校期间还是对学业十分认真的,然而他们毕业后面临的工作单位却更看中他们的文凭。迫于这种压力,研究生偏重社会实践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考研是否是青年人最好的出路呢?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