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想毕业后通过考研可减轻就业压力,因此2009年考研再度升温。在高校就读的研究生里,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一些当年从中专或大专毕业到农村任教的老师,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一路打拼后,放弃原有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也踏上了读研之路。
他们虽已人到中年,拖家带口,但心怀梦想,试图通过提高学历改变现有的生存和工作状态,但持续扩招让研究生也随之“贬值”的现实,再度让他们面临考验和挑战…….
弃职读研又一段追梦征程
尽管小镇上相继有数名学生考上了大学的研究生,但是村民谈论更多的仍然是39岁的司大哥(司顺文)。这里是贵州榕江一个偏远的农村,司大哥的聪敏、勤奋,在多年后的今天,村里人仍然记忆犹新。走进村口,坐在大枫树下纳凉的村民,大多都能说上一段有关司大哥小时候的故事,但让村上人更为惊叹的是,2009年秋天,司大哥将离开他所在的镇中学,背着铺盖到湖北省城某大学读研究生去了。这又是一次不小的震动。
司大哥的小家安在镇上的破旧的教师宿舍,妻子是做小生意的,司大哥在考上研究生之前当了整整16年的老师,其中10年在很偏僻的农村小学。当学校的学生知道司老师考上研究生后将要离开这些同学们时,这些学生就好奇的去找老师问:“什么是研究生”?老师回答“就是有大学问的人”。老师就对这些学生说:“你们要想司老师那样,长大后也要做有大学问的人,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学生们直点头。”
小屋的墙壁上挂着镜框,里面是司老师师范毕业时全班的合影照片。“师范读了三年,毕业时我刚满23岁,直接分配到镇上边远地区小学当老师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农村娃初中毕业考个师范,在当地也算是响当当的!回来就安排工作,能吃上公家饭啊!”司大哥感慨道,“没想到,当了16年教师后却走进了大学校园读了研究生!”
十多年当中,司老师感觉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跟不上教学要求,他考了成高到教育学院读英语专业,毕业后就调到镇上的中学教英语。教书的业余时间他喜欢看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他一边教学一边不断地自学社会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伙考研的朋友像一中考上民大的的小石、东南大学的小吴、落榜准备冲击交大的小盘等这些人后他才知道了可以通过考研的办法提高的自己的知识水平。但是只要成人专科文凭想考研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就像每次从家乡出门翻越一座高山,松一口气后接着继续爬。按理说,他和妻子两人有着稳定的收入,上有老下有小,在农村小镇过着殷实安稳的日子,但司大哥的想法很复杂。司老师认为,“我还是特别喜欢教学工作的,但如果我继续在农村中学教书,我可能就是在农村过一辈子,我很想拼搏一把,改变一下自己的现状!”于是,在教学之余,司老师在几年前就着手研究生的考试准备。2008年,他报考了本省某高校的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因复试加试专业课成绩不过关而落榜,2009年他再次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终于如愿以偿。
司大哥的考研经历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惑之年的农村教师敢于挑战自己,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的好榜样。正因为他有了目标,他的人生才有方向,其实每一个考研的人都一样,只要选择了远方,就得风雨兼程……….,我们也深深地祝福司大哥以后的在学术的道路上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