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研究生这一称谓有过近乎虔诚的崇拜,曾经把获得研究生头衔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最高梦想,曾经为了取得读研究生的权利与某些暂时能决定我命运的人发生激战,但当研究生的帽子从天上飘飘摇摇地往下落的时候,我却猛一转身,躲得远远的,在别人听讲座、记笔记、写作业忙得四脚不着地的时候,我却乐哉游哉,做起了逍遥
派。
不是我不想读,实在是不想挤在乱哄哄的人群里做南郭。
学校有一个指令性的文件,40岁以下的老师必须读研究生——当然是在职进修。北京某著名大学专门在我们学校开了个研究生班,寒暑假期各培训两周,考核合格即可结业。学费当然是不可缺少的,每年2500元,两年共5000元,拿到结业证后学校给报销80%。
于是,我左右的同事们开始了读研。他们说,再过几年,没有研究生学历在高中恐怕是呆不住了;再者,学校创造了这么便利的条件,4000块呀,不读,简直就是傻子!
全校只剩下我一个傻子。
我的理论是,花那么多的银子,拿一个没有多少含金量的结业证书,到底能证明什么呢?如果用这些钱买书,怎么也能买个200多本吧;把这200多本书认真读一读,恐怕就不只是研究生的水平了。这200多本书怎么着也比那薄薄的一纸结业证有厚度吧。12年前当我一切准备就绪、胸有成竹地准备报考南大的研究生时,我想的是一定要做一个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小有建树、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学者。然而,领导的一句人手太紧,不行让我梦断一夕。失望、痛苦、落泪,然后发疯似地读书、写作,课自然也上得游刃有余。眼镜的度数越来越大,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年龄增长,娶妻生子,读研究生的愿望只能埋在心底。
这几年研究生班如雨后春笋,研究生也如恒河沙数。看着不少人过家家似的就成了研究生,我彻底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想法。人要靠真才实学装点自己,何必要抢那注了水的东西呢?
我一刻也没闲着。借来研究生们已经用过但仍旧崭新的课本——不是他们不想读书,实在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忙,是中小学老师的特点,除了备课、上课,还得拼练习题,拼考试卷,判作业,判试卷,算平均分,找拉分儿的学生做思想工作,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哪还有空儿读课外书呢?如果不是学校的指令,恐怕谁也不想读这劳什子的研究生。我却有时间来读书。不留作业,作文也只由学生自己评判,家务事一概不管,所以同事们没认真读的书只好由我替他们读完。有的书实在爱不释手,就跑到高教书店去搜索;有时天津买不到,就跑到北京;有时一本书怎么也买不到,只好花超出定价3倍的价钱求人复印装订。当同事们忙着应付考核(所谓考核有两项:一查出勤和笔记,二开卷考试)的时候,我已经认真读完了他们该读而未认真读的书,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和教育教学论文。
翻看报纸,无意中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宣传材料。其师资介绍部分称:95%的青年教师取得了研究生证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无语,我的眼前是我的那些年轻的同事们依旧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