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川大旁的小书店里,一个声音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考研难还是自考难?肯定自考难,我自考一年读13本书,3年读了39科。”直到他买完书出门,才有人嘀咕了句:“这人是谁啊?”
他,就是2006—2007年度“感动川大”年度自强人物杜健。5年军人生涯,3年捡废品上学,毕业后当了老师。如今,杜健准备考研,再回川大,再品尝那“酒干倘卖无”的日子。
曾经勤劳谋生
如今教书育人
妈妈煮的鸡蛋送我踏上求学路
《酒干倘卖无》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酒干倘卖无———苏芮
11月3日下午,坐在四川大学的荷花池边,笔记本电脑里播放着VCR片段:身材不算魁梧的少年,弓着腰,骑着载满破烂的三轮车努力前行,黑色的皮鞋上沾满灰尘,身穿运动服装的少年面对镜头始终微笑,侃侃而谈。杜健把头深深埋在镜头前,仿佛要埋进那段往事中。好友出国了,留下这台电脑,让他保存下了很多媒体的记录,得以回味。
退伍费还债?缴学费!
杜健出生在龙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99年,职高毕业以后,他参了军。2003年11月的达县已经进入初冬,杜健下了火车,等候在月台上的却只有母亲,父亲在半年前就因为肝硬化去世了,家里因此负债累累。杜健手中的16000元退伍费成了家里的救命钱。
母亲身体不好,下岗在家,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家中惟一值钱的就是电视机。补贴家用还是继续求学?杜健想了几天做出决定:留下4000元给母亲,剩下的12000元交了四川大学旅游管理自考专业的学费。前往成都时,杜健身上只有母亲煮的几个鸡蛋和职高同学凑的几百元钱。
重返校园,又靠什么谋生?
他背着行囊去川大报名自考大学文凭,2005年,杜健专科毕业,他成为全班惟一一名顺利拿到专科毕业文凭的学生。毕业后,又萌生了自考本科的想法,虽然安家费已分文不剩,但在2005年8月31日,杜健又重返校园。
2005年,杜健出名,是为了完成学业而甘愿放下面子去同学寝室捡废品。为进一步求学,杜健要渡过的难关是上万元的费用。刚开始,捡废品时碰到熟人,脸都红了。但当杜健将100多个瓶子拖到2.5公里外的收购站卖了12元之后,那份收获的喜悦感至今难以言表。头两个月里,杜健靠卖捡来的废品赚了100多元。
垃圾堆里累积出不凡成就
《跟往事干杯》人生际遇就像酒/有的苦有的烈/这样的滋味/你我早晚要体会/也许那伤口还流着血/也许那眼角还有泪/就让那一切成流水/把那往事当作一场宿醉/明日的酒杯莫再要装着昨天的伤悲/请与我举起杯/跟往事干杯———姜育恒
一张在大学里手写的“名片”,上面是他的电话号码和寝室地址。他的“传奇故事”就是从这张名片开始的。当时,在川大龙泉校区的很多寝室都贴有这样一张名片。厕所堵住了,拨通这个电话,会有人帮忙免费通厕所,某位同学对期末考试没有把握,拨通这个电话,会有人义务为他补习,而这个人就是杜健。
他的买卖,靠友谊
很多受过杜健帮助的同学会自觉为他收集废瓶子,废书废报纸。尽管废品把阳台堆得推不开门了,这些同学仍然等着他来收。靠帮助同学,杜健从“捡”废品到“收”废品。一次,杜健和室友走在路上,室友突然冲到前面垃圾桶里捡起个矿泉水瓶递给他说:“看!我眼尖,又给你找了一个。”
渐渐地,为杜健收集废品已经成了全校学生自发性的活动,杜健也不得不将1元钱买来的小灵通换成双模手机,因为每天叫杜健去寝室收废品的电话就有五六十个。学校领导知道他的情况为他建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仓库存放废品。“这是全中国最独特的营销方式,不花一分钱,靠的是友谊。”大三时,杜健靠卖废品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元,除去生活费和学费后,他还能每月给母亲寄去500元。
“感动川大”他高票当选
小砖房里,背后是一堆废报纸,侧面角落是一大堆塑料瓶子,身穿T恤,杜健端坐其间———这是他认为最帅的照片,“看见背后的垃圾,很有成就,那是累积起来的同学们的心意。”
从垃圾堆里,他“捡”来了本科文凭,于今年7月顺利毕业,应聘进入了洛带一家民办学校任教。此时,四川大学,“感动川大”学生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历时4个月,近万名学生投票。经学院推荐、同学提名,从近百名入围的候选对象中,最终产生了2006—2007年度“感动川大”学生新闻人物9名。靠捡破烂完成四年大学课程的杜健,高票当选。
品味人生欢悦与孤独同在
《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刘欢
10月12日下午4点,在2006—2007年度“感动川大”领奖台上,西装笔挺的杜健微笑着捧起鲜花。11月3日,杜健也是这身打扮,眼前的杜健太瘦了,显得西装宽大,就像被广阔无边的命运裹在里面。
当老师,是想还人情
买完考研书,杜健坐车回学校。山不高,但是坡陡,汽车只能在一挡的速度上“爬”着山路。汽车转过了几个急弯后,在山顶上停了下来。这里是位于龙泉洛带镇的四川天一学院,2个多月前,他拒绝成都某房产公司的高薪职位来到这个小镇上任教的。
与以往在四川大学打听杜健时“10个同学有7个认识,5个能翻出电话号码”的情况不同的是,在这里,杜健成了“杜老师”,也有些调皮的学生叫他“阿杜”。“大学四年,我欠了很多人情都还不了,我就想当老师释放一下。”
变化不大,只是觉得孤独
虽然一周只上四次课,但要当149名十七八岁孩子的班主任,杜老师忙得不可开交。这本是一个周末,不停有学生和家长打电话进来。接完电话,杜健憨憨一笑,“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了。”
虽然不用再起早费力捡瓶子,但依然7:30起床就冲到寝室,提几个睡懒觉的小子上早自习。从当学生到当老师,除了身上这套180元的西装,有一个大办公室,杜健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化不大,只是偶尔觉得孤独了。
找个老婆,才是完整的家
11月11日,俗话中的光棍节了,那一天恰好是杜健的生日。他调侃自己,活该29岁了,还是光棍。回忆当时大学错过的女孩,埋怨自己的顾虑:想到“典型人物”不能有花边新闻,“我捡垃圾,一个女孩子跟着我,名声不好。”家里只有母亲和他两个人,还想找一个人,凑成一个完整的家。“有丈夫、妻子、老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我还想读书,我还渴望上大学。”杜健板寸上的白头发在昏暗的光线中闪动。“我想再抓住自己的命运,甚至不介意重操旧业,维持可能到来的研究生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