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日,王钟渠终于拿到了山东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的入学通知书,结束了他8年打工考研的生涯。
挤在民工中间,王钟渠普普通通,周围没有几个民工知道他曾进过大学校门。
这个山东省临沂市莒县峤山镇王家崮山村的农民子弟,凭着顽强的毅力,1984年考进了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但因种种原因,他上到大三时就退学了。
从农民到大学生,又从大学生到农民。在家乡他默默地种了5年地,但上学的梦一直萦绕在心头。1992年他离开家乡到省城济南开始了打工生涯。他参加过修建济南高速公路、大桥路、外环路的工程,后来又去了天津,在天津开发区环卫公司扫马路。当时,他的一个大学同学正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这个同学劝他:“别扫马路了,考研吧。”一句话触发了他积压多年的心思,他真的去考了,并且一考就是4年。
而立之年的人,一边打工挣钱吃饭买书,一边拼命学习,周围的人都替他觉得累。打工的这段日子虽清贫但对他也是磨练。困难时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鼓励支持他坚持到底。山东大学学生中他的30多个莒县老乡曾凑钱帮他买了20册复习材料。山东大学哲学系主任高晨阳教授两次给他写信鼓励他坚韧不拔追求到底。许多热心肠的济南人纷纷到工地看他,送钱赠物。
今年4月26日,随着复试的通过,他终于考上了山东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这时,一直指导他学习中国哲学的高晨阳老师不幸去世了。师母把老师的西装送给了他。他整整齐齐地叠起来放好,把师长的一份关爱与期望永远封存在心底。
他捧着一颗装满生活装满情感的心走进明天的门槛。
摘自《中国教育报》 储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