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到底是应该考研还是准备工作,也许找工作并不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再读三年的研究生是不是意味着还要再浪费三年呢?谁也说不清楚!真希望自己有时间学点自己喜欢的东东!”
“如果认为是浪费的话,趁早退出吧。动力没有,信心没有,努力没有,侈谈考研。”
———某高校BBS上的真实对话
2001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将于明年1月13日开始,此前有人预测此次全国参加考研的人数会超过50万。高校林立的北京这次有4万余人报名参加考试,比去年增加了近15%。考研规模之浩大,声势之磅礴,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出国热以及今日的“寄托”(GRE和TOFEL考试)热。
热潮滚滚之下,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参考书层出不穷,任汝汾、林代昭(考研参考书的两位著名作者)这样的名字成了整天挂在嘴边的流行语,英语、政治和专业书变作了一日三餐。不管你是刚刚毕业还是工作已久,也不管你是为改变生存环境还是要追求学术真谛,总之一旦下了考研的决心,就意味着今后至少半年的时间你必须苦中作乐,坚忍不拔。这样的考试,也许只有高考可以与之相比。有人曾戏作打油诗一首,细数考研历程,虽说都是大白话,却也颇能代表一大批人的心态:“考研好,可以拿学位。读书之时写论文,毕业之后挣大钱。能不去考研?考研苦,最苦是熬夜。书山累累寻捷径,题海茫茫苦作舟。何时是尽头?考研苦,其次数压力。背水一战辞了职,就怕到头一场空,何日得轻松?”
四顾茫然,心中惴惴,于是乎“考研值不值得”自然成了大问题。早有人提出“考研”的形式要变,高中生都素质教育了,研究生还得“一考定终生”吗?提议虽由来已久,改变却迟迟不见发动。想考研的,还是一律的背诵大法加题海战术。
然而考试形式的问题却还只牵涉到了表层,其实“考研值不值得”的潜台词是“读研,究竟值得不值得”?
读研的好处自不待言,没看见那么多的单位都抢着要高学历的,连落实户口都是学位高的优先。这是最现实的好处,当然各人期望不同,看中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然而读研可能会让人失去的却几乎是一样的————时间。青春易逝,三年的时间无论对谁来说都弥足珍贵。一旦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可能这一生也无法修改回来,毕竟不再是初进大学的18岁了,岁月的脚步已经催促着那些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要赶紧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来。
念研究生,拿硕士或者更高的学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然而未来的学习究竟能不能让他们感到满意,究竟值不值得用最宝贵的三年时间去交换,这是他们所犹豫的。让人担心的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的确不是那么让人放心的,BBS上连篇累牍的牢骚早让人看了心寒,历年来少数名校门槛踏破而其他院校乏人问津的现象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参差不齐。也许你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去选择环境、改变环境,但是,值得冒这个险吗?于是相比之下,去国外念研究生成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学制短,英国一年,美国两年;无需考试;还能掌握一门外语。这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不少人。
但更多的人仍然选择了考研。他们知道自己将会面对的未来,那可能是又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但同样也可能是认真的奋斗和灿烂的成果,一切在乎自己的努力,这不是冒险,他们觉得这是考验,一次成人的考验。
确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一次成年人的考试。从做出第一个选择开始,你就必须独立地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我们不再是18岁的高中生,值得还是不值得,必须自己决定,也只能由自己决定。那是一个成年人该做的决定。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