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好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我坐在电脑前,努力想找回这半年里能够让自己感到振奋的一些亮点。没有,也许有那么片刻的欢娱:一边看着政治经济学一边冥想自己考完研后要做些什么。究竟要做些什么?现在也记不起来了。有一句话倒是记得挺清楚:要想比别人活得更好些,所以要比别人活的更辛苦些。
在卸下考研这样一个重负之后,我知道我的大学生崖里最难捱的一段日子已经过去了,结果会怎样,我不知道。我和一位同学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能怎么办?不过,毕竟过程是最重要的。Abraham
Lincoln说,"I'll prepare, and someday my chance will come."我已经付出了努力,我知道我会获得好的回报,someday。
从8月初考完托福,我才开始着手准备考研,那时呆在家里,效率不是很高:每天还照样上网猎奇聊天,偶尔找到一些考研资料,就安慰自己,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参考一些过来人的建议,我决定先读公共课。
英语,我是最有信心的。因为我在大学,至少1/2的时间是用在学英语的,自恃有些词汇量,于是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坐真题,做了九年的题目,感觉良好。剩下99年的真题,等着到考前摸底。因此英语在这半年时间里是下功夫最小的,只是断断续续看了本马德高的《考研词汇》,那里面的一些图示和词源的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另外还做了半本石春祯的《阅读理解220篇》,从刚开始的一个单元能错6、7个,到后来的1、2个,我觉得我的英语应试水平在提高。
数学,我的感觉是要多看书多做题。数学是我准备的比较早的一门,从8月初开始吧。一本陈文灯,我至少翻了6、7遍,一些题目几乎可以背的出来了。但考完之后感觉不是很好,一道证明题和那个二维正态分布的题目不会做。考完以后上网才发现,一些网友说陈文灯是骗子,徒有虚名,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跟错人,走错道了。
政治,我是到10月份才开始准备的。买了很多的参考书,基本上是启航的。我自己专门打印了一份政治大纲,字印的比较大,留下空白写要点。因为我发现选择题的题干基本上就是大纲上的原话,因此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至少30分是可以到手的了。而且,因为政治要考的内容非常多,常常是看完小平,再看泽东的时候,小平就忘光了,因此,有一份大纲简明扼要地概括要点就是必要的了,你至少对每一章节的框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关于政治,我还可以讲很多,后面再说吧。
专业课,我是到11月份才开始读的。前面我说过,我的1/2时间是用在英语上的,所以专业课的掌握并不好。我先是分析了往年的专业课考卷,根据命题老师的思路来准备我的复习。货币银行学,从去年开始就是主观题了,由三个老师出题,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综合课则不同了,要考四本书,而且从去年的情况来看,综合课被做的人最多,最高分只有64分,而最低录取线是57分,在狭小的7分的区间里决定生死。我不知道今年会是怎样的情形。
八月份过得很快,陈文灯只看了半本,做了九年的英语真题。终于捱到了开学,我可以全心全意的读书了。说实在的,按照学校的规定,我足以被开除学籍数十次了,因为我一周才上那么一二次课,一个学期才出那么一二次操。还好,尽管我常在河边走,只湿了那么二三次鞋。鲁迅先生是"我以我血荐轩辕",我则是"我以我血溅南强"了,呜呼悲哉!
九月份,我已经把数学看完一遍了,我知道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本书翻过头来重新再读,一些重要的定理、公式和解题思路也就顺便记在笔记本上,方便查阅。九月份,效率还是比较高的,至少周一至周五是这样的。但是到了周五晚上,我一般就已经稳稳地坐在家里的电脑前了。老妈自然是希望儿子能多一些时间在家里,休息休息,因此也就极力挽留,每次我周五准备回家的时候,我总是对自己说,就呆一天,周六晚上就回学校,但是每每都是要呆到周日晚上才会回来。我拿毛泽东的休战原则安慰自己。
十月份,开始读政治。本来我买了一本启航的岳华亭的讲义,先读革命史,结果发现内容太繁杂了,而且书中有注明"该考点在xx年考过"的地方,我看完了考点看题目,还是不知道该选什么。没办法,只好又另买了一本学生司的,因为那里面的练习能够让我稍微找回一点信心。一边读这本书,我就一边做一些总结。在我的政治大纲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要点,都是很简单的几个字。但我觉得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可以说,"手握大纲,心中不慌"。
这个月,忙中偷闲写了一篇短文,叫做《不找女友的18条理由》,贴在了鼓浪听涛上。算是给自己再来一次休战。好事的Benjamin在上面跟我挑毛病,于是又来了一番口水战,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愈来愈对这个虚拟的世界感兴趣了。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促使我动手写这样的一篇文字,因为我知道有人能够看到它。
十一月,专业课正式开工。先看货币,再看财政,接着是商行、国金和理财。我把货币的要点总结了一个本子,对于后面的四门,我则是把它们的目录印下来,然后照着这个目录把要点总结上去,就象政治那样。闲得没事干的时候,我就把这些要点自己用磁带录下来,有空就听,总共录了三门:货币、商行和财政。结果我感觉对这三门要点的掌握可以说是精熟。
听录音记忆是我在背英语单词时学会的,大一的时候背刘毅的vocabulary系列,我就发现只要听录音,效率要高好几倍,一面磁带半个小时就可以记150个单词及其用法。到后来,我背俞敏洪的蓝宝书,就开始自己录磁带自己听了。别人问我背蓝宝书背了多少遍,我告诉他说数不清了。没错,我自己录的那6盘GRE磁带翻来覆去不知道有听了多少遍,走路听,坐车听,睡觉睡不着的时候听。老妈总是说我走路的时候还听磁带不怕撞车,我告诉她我戴着耳机又不是戴着眼罩。
记忆对于我来说,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这并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好,相反我觉得自己属于那种笨鸟型的。一个东西要马上记住它很困难,不得已只好找些shortcut,另外就是依靠重复。考研要考的东西太多了,仓促准备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要记住这么多的东西,全靠的是重复。到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各科基本上有看了3遍的样子。国金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一门,因为不管从课本来看,还是从试题来看,都不是能轻松搞定的。而且我总结出一条规律:逢偶数年,国金题就比较活。这样,我也就没有花太大的功夫在指定的书本上,而是另外找了一些课外的教材读。哪里知道国金出了一道跨国公司的理财题,当然死的很难看了。
十二月,开始做冲刺题。
来源:影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