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场对人的体力、智力、意志的综合考查,调剂则更侧重于对你的自信心、忍耐力、社会活动能力的考验。
2000年1月,我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排名出来后对我打击很大,学校招13人,我排第16位,虽说是差额面试,我想我大概是没有机会了。知道有“调剂”这一途径之后,我开始从图书馆的招生简章上查找,每天记录下可能会有生源空缺的学校的电话,然后回宿舍一个个打电话询问。我不断地碰壁,每接到冷冰冰的拒绝电话,我的心都要下沉一点,当时觉得自己很无能,似乎整个世界都要抛弃我。
一天下午,当我拔打西安一所科技学院的电话时,接电话的老师让我把基本情况发e-mail给他。当时我只是隐约知道e-mail是网上的东西。所以当他让我记下他的电子信箱时,我拿笔写下了一串令我懵懂的字母。当他说到@符时,我却怎么也记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他又说了一遍,我仍不懂,他说就是at,数字2上边那个符号,我说:噢,然后记下了“数字2上边的符号”几个字。
这个电话让我走进了网络。我于是不再查电话而是查e-mail,也从网上查找余缺信息,大批量向外发送我的调剂申请,但几乎全部石沉大海。转眼就到了4月,分数线早已公布,复试也陆续开始。没有人知道我当时的压力,我也不知道希望在哪里。
在几乎不抱希望的时候,一位同学告诉我,北京有几所学校生源不足,让我过去看看。第二天我只身来到北京,拿着交通图开始四处寻找。在大街上不停问路、找站牌,累了就坐在路边上。当时的感觉就是北京太大,路太多,楼太高,而自己又是这么渺小、微不足道。在那段时间里,我一下觉得成熟了很多,理解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后来终于找到了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获知面试合格后,一个多月来的劳累、痛苦与郁闷全都化做了甜蜜的欣慰。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现在回想起仍历历在目,它为我的生命历程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很像经历风雨之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