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0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现场报名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而在此之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早在9月下旬全面启动。教育界人士分析,由于2004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又呈上升趋势,并且毕业生中本科、研究生的比例增加较大,这使得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肯定会再创历史的新高。
导师欢迎往届生读研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军认为,参加了工作再回过头通过考研走进学校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仅就他们教育系来说,这类学生占的比例就不小。他分析说,这些学生由于已经在一线从事了几年的教育工作,他们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认识要理性得多。由于他们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研究时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最新的课题方向,能注重解决一些现行教育制度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而且他们认识、把握问题的敏感度也要强得多。
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云清看来,走出学校后再重新考研充电的人,往往都是真正想再学一些新知识、新东西。不管是因为以前对工作存在幻想后来发现出入太大,还是当初选择工作时盲目冲动,这些人肯定在经过了一定阶段的实践后,要么找到了自己的真实兴趣所在,要么明白了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结构。当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后,他们都会更积极、主动、甚至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科研中去,这些人往往很容易培养、也容易成材。特别是那些来自企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清楚什么样的技术是企业所最需要的,因而能“有的放矢”地学习。但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要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养成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习惯。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系张文新副教授表示,这类学生有丰富的社会交往经验,在进行一些社会性课题研究时,他们协调社会关系、寻找合理的调查对象、搜集有效资料的优势是不可低估的。
但王军、李云清和张文新一致认为,参加了工作再回过头通过考研走进学校的人,大多在外语能力方面比较薄弱。这很难满足读研要阅读大量外文文献、搞学术研究的现实要求。因此,提醒那些目前正在工作又打算考研的人,平日里要加强外语的学习,要注重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而且要注意积累和沉淀最新的学科知识,留意、观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
应届生不要跟风
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系的张文新副教授看来,读完大学再直接读研的学生,由于学习过程中没有出现断层,其学科知识的连贯性要好一些,这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充。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汽车工程系李云清教授表示:对工科学生来说,读研是上策。他说,现在社会高学位是求得好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对工科毕业生来说,特别是搞纯机械的人,高学历对其择业有好处,但就其今后整个职业的发展来说,重要性更显而易见。从历年他们学生的就业来看,那些不是一味地要留在北京,愿意去一线企业的高学历理工科毕业生,他们在企业里都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这样“学以致用”也使学生在社会上真正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那么应届大学生是就业好,还是读研继续深造好呢?专家们表示,要依据个人的特点和条件而论。那些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确实对自己学科或其他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人,读研继续深造是进行能动选择的好机会。但对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盲目跟风考研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走上社会在实际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要更可取一些。
读研也是风险投资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系学院院长王军表示,社会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使年龄偏大的硕士生在就业上相对困难。在同等学历竞争时,因为采取供需双方自由选择的原则,好的岗位、收益高的职业,肯定优先考虑年龄偏小、又有社会从业经验的人。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这位博士看来,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一些人读研,不是追求未来货币收益的满足,他们看中的是追求知识的真谛,将来即使没有一个收入特好的工作,他们也很少抱怨。但另外一些人,他们考研的目的就是希望将来得到一个货币收益更好的工作。但是在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机会和职业的发展前景后,投资的风险性决定了他们的目标不一定完全得以实现。因此选择考研并不意味着预期的未来收益一定相当高,而那种认为连续读书可以使成本最小化的观念也未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