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冲动,源于一个打进寝室近30分钟的咨询电话。一位三年前的大专生,一位三个月前的农村中学教师,想把他二度孤注,最终以新闻学综合成绩第一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几许收获体会,与那些还在或曾经在考研征途上挣扎过的朋友共享。
公共篇
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清华请接受我的爱
自信是相当重要的。“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以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种我们不具备的东西。”自以为今年可能考不上,那你怎么能考上?自以为这个学校太难考,那你怎么能进?当然,自信心应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分析上。工作第二年决定报考清华前,我觉得自己有两个小优势:英语过了六级,而且从未间断学习;大学期间发表过大约六十件文学作品。
同时,自考本科文凭和毕业后得的文学学士学位使我没了后顾之忧。这时,师专毕业生的身份带来的只是唉兵必胜的悲壮,而不是自愧弗如的羞耻。
更多的人不是没有自信,而是对自信的呵护不够。一有困难一遇挫折就像取经路上的猪八戒,只想回到安逸的高老庄(我经常是这样)。不妨多看看立志,成功学,名人传记之类的书。像《做自己想做的人》,《成功学法则》。实用简单的思维方式会使你茅塞顿开,而成功人士遭受的诸多磨难会让你不再动不动就怨天尤人,轻易为少的可怜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你不再孤独,你浑身是胆。很多人就败在心理素质上。他们没意识到:身体要锻炼,心理亦然。
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人,世界给他让路
大学毕业时,因为没关系,我这个“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被扔到了一个当时没通电话不是,没有邮局,更不说上网的大山沟教初中。同事三四十,同志没有一个。一个班六七人,教得不好,还要罚工资。至于工资嘛,比孕妇难产还要痛苦,不但生不下来,生下来就是个前世的瘪三,少得想笑。从不敢奢望到那儿去上辅导班。但复习时,我并不特别担心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毕竟,全国上了辅导班的只占40%,而且我认为辅导老师讲的一般都写在他编的书上,只要扎扎实实读懂了,何愁不能够取得同样效果?反过来想,呆在山中,乐个清静,息绝交游,到哪儿去找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无数事实表明,辅导班绝对不是上研的必要条件。我有一位同学,家里条件好,多次来北京参加各种辅导班,两次考北大都未能如愿。
三.考研方法千万条,努力刻苦第一条
“吃多大苦,成多大业。”对于我等智力,底子一般的人而言,如果耐不住漫漫长夜孤灯下的冷清,如果不忍心屁股坐得太久太久而酸痛而生出茧来,如果不能保证每天至少8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那么一切可能只使空谈,梦想的实现也就成了天上美丽的星星,美丽而永远遥遥无期。
其实,只要进入了刻苦的状态,习惯了也没什么,相反倒成了一种乐趣。记得2001年考完研,我就直接返回学校,继续像考前一样每天学12小时以上。一直到家里来人喊才恋恋不舍地回去过年,那是腊月27。正月初五,我又乐颠颠地回来了。成功不属于这样的人,还会属于谁呢?
专业篇
一.形势
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分两大方向招。前两年新闻与传播统考报考,录取人数的总比是:159:11,198:9。2002年,新闻学,传播学统考的报考,上线,最终录取人数比分别是:99:13:3,140:24:6。单考,保送的另记。
这些数字还是挺有威慑力的。不过今年5个小方向扩招到18人。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一旦考上,你会觉得好值好值。
这里只能介绍属于新闻学的“新闻学”与“国际新闻”:初试专业科目一样,都是新闻史与理论,新闻编辑写作。
二.专业课
1、新闻史中,外史让人感到头绪纷繁,内容庞杂。2002年大部分考生考分较低,六七十分。名词解释一般是人物,事件,媒体,特别要注意可能的不同命题角度。如“哈瓦斯社”很重要,它却考哈瓦斯;又如BBC和VOA,介绍得很次要的后者考到了。国外媒体外文名字应留神。“史”就是死记硬背的念头不能有。史论结合的大题要求较高。贯穿多个时期的新闻人物,重要机构都是出大题目的首选。
2、新闻理论《现代新闻理论》部分章节难懂,独特提法较多,逻辑性强,可不必再读其它理论专著。10遍过后,应能上80分。一定要要注意著者的思路。那些阐述简单的章节较次要,反之亦然。可以有自己的“创见”。
3、编辑与写作光读《新闻学核心》远远不够,但它所提倡的理论要深刻体会并能运用。没有必要死记硬背理论,全是考写导语(特别特别重要),改稿件,配评论,特写等实战功夫。平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多练。写作功底好的占优势。
4、其它参考书新闻期刊:《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关注与教材相通,相关的知识;相关院系的相关真题,特别是人大的可参考,市面上本试题汇编,有答案,挺不错的,时间充足,多涉猎指导写新闻的书。
三.复试
各个方向的复试线每年各不同,一般都不低于350--360。面试是录取的关键,淘汰率50%左右。考完后翻翻书会有好处,但无法特意准备。几个导师一般每人问一个专业或非专业的问题。过度紧张,哑口无言或语无伦次会很惨。不乏380多分甚至笔试第二名却被涮的例子。上了清华研究生院的线而低于本院或面试失利,学校内部院系调剂机会不是太大,当然也有转到什么教育所去进行第二次面试,既然是面试,当然也可能再次被淘汰。
教训与忠告篇
第一次考375,面试资格都没有。政治要60(2003年要求政治英语共计134分),我只压上了国家线55。原因是盲目自信,不重视时事,做题不够(邮购3本政治试题书一本也没有给我寄过来,现在还想去跟那些草菅研究生人命的骗子打官司)。有些痛苦只有自己真正去尝试过,你才会心甘,才会知道别人血泪之词的沉重。第二次考教训也挺多。主要是太谨慎,迟迟不敢下笔。政治最后两题20分,10多分钟收场,新闻史最后一大题,匆忙之中答偏了,意识到时已经为时已晚,只好仓惶四顾,差点没潸然泪下。否则总分应多出15分以上。这就是很多人所谓的多考几次有了经验的“优势”!
忠告:每科要及格,公共课突出英语;新闻本科生不一定有优势,甚至专业课一门都没及格的本专业考生;一切靠实力,不必胡乱猜测;用拿来主义对待本文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