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邀请到北大教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吴本文。吴本文是北大经济学联合会第一任轮值主席,北京海文学校高级讲师,专业课高级咨询师,山东教育电视台考试频道主讲嘉宾。考研专业课第一名,总分第二。非常感谢师兄的到来,下面大家踊跃提问吧!
[吴本文]: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和各位网友共同探讨考研,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主持人]:有一些在留言板里预先提问的考生可能不能来到聊天室,下面是他们的问题,多谢解答。
[主持人]:请问你当初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复习的。
[吴本文]:我当时真正开始复习的时间比较迟,是从7月份开始,断断续续看看书,然后到9月中旬以后才认真的在准备考研了。
[主持人]:录取后要进行脱产学习吗。能不能通过网上学习,即不影响上班,又能节约财力物力?
[吴本文]:由于现在国内研究生招生类别的不同,有的是不用需要进行脱产学习的,但是至于网上学习的,好像除了电大之外,并不多。如果您的时间紧张,可以去确认一下。等到我们国家网络发达了,在线学习是肯定会有的。
[主持人]:考研答题时有什么规矩吗,比如说字数、卷面什么的,答题有什么固定格式吗?还有答题时间如何分配
[吴本文]:答题的时候有不成文的规矩。不管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考研答题时有什么规矩吗,比如说字数、卷面什么的,答题有什么固定格式吗?还有答题时间如何分配,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事项要注意。第一:答题的形式:word排版无关书法 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前手写的长篇大论被整洁和清晰的电子版或者A4的打印纸替代了。习惯于此的导师们在看答题的手写版时,必然会有些不适。因此,在答题时卷面要求用word排版格式。即上下左右留白,大标题、小标题和正文的字号尽量不同以示区别,每道题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大题间距大,小题间距小。无关书法,关乎整洁、美感与答卷时为老师的着想。卷面整洁是考试明示并要求的,是显性的;阅卷者的悦目与赏心是隐性的,用排版将隐性的信息显性化,考生的用心会体现在分数的增加上。
第二、答题的时间分配,150分值的试卷,180分钟。所以,一分钟时间要获取一个分值,剩下的30分钟再分配给论述题。在这样的总体安排下,再在考场依据答题的具体情况而微调,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个人能力在考场有效的发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了。涉及具体内容的组织。我建议采取以论文的标准,或者说是格式来组织具体内容。用论文的标准来组织内容,其可行性的依据是硕博士生培养最终都要以一篇硕博士论文来衡量其培养的水平。可见论文在体现学生学术素质上的重要性。由于受到考试时间的限制,考场上更多的是个人知识重现的场所和过程。这就要求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要以论文的格式和标准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储备。
一般来说,社科类的论文在阐述某一问题时的格式大概包括五个方面:1、定义,即是什么;2、原因,即怎么来的;3、关系,即怎么样:4、作用、地位、影响、意义:即有什么用,存在的价值等;以及5、反思和批判。
[wuzi(天津市)]:请问北大专业课没有给出参考书目,该怎么复习阿
[吴本文]:对于北大来说,很多的院系现在逐渐的趋向的是你考核综合背景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结构,在招生简章上面,专业课的简章是不开设出来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自己圈定专业课考试的参考数目。
[吴本文]:首先,专业课参考书至少有两种渠道可以搞定:第一,你可以到全国同等梯队的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里查你想要报考的专业,你查以后,发现这个学科最基本的教材就那么几本,这些学校反反复复考的就是这些学科最基础的教材。如果报考北大的某一个专业不开设这个参考书的话,你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能够缩小范围圈。
在搜寻过程当中,在所看不同的书,以及他的作者、出版社和所关注学校的什么关联度。如果是比较有名气的人,那么虽然有一些学校开了、有一些学校没有开,这些专业课的书也需要你额外的看。
第二,到你目标的专业问你未来的师兄、师姐,最好问一下研一、研二、研三,最好不要问一个人的,最好问两个人,因为一个人的信息是不全面的,问他们所报考之前相应看见专业课的准备,对我们这些考生都有一些借鉴的意义,这两条途径可以把专业课的参考书基本圈定。
[菠萝菠萝(天津市)]:请问我们需不需要了解一下导师阿,应该了解导师的什么信息阿,北大这样的学校也没有参考书目,应该很需要的吧,如果要看导师的论文,哪里有呢,我手头也没有杂志,去哪里看杂志呢。
[吴本文]:导师当然需要了解了,并且在了解之后,还要根据相关资料做一些和考研相关的理解。了解导师的信息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导师的学术研究方向。这可以看出该院校该专业的整体学术特征,再和专业课科目相比较,就可以大体推断出该专业试题的出题人是谁,至少可以圈定是哪几个人。
2、硕士点导师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学术论文、学术活动、科研课题。越是最近的信息,越能反映出导师的学术偏好,或者是他们最近的关注点。
3、教学信息。至少要看近一年的教学信息。几乎所有的导师都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对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教学的课件,能获得目标专业试题的倾向性。
第四,导师的个人背景信息。比如,他是男是女阿,家住何方阿,本科在哪读的,读的啥;硕士在哪读的读啥;以及博士阶段在哪读的读的啥。这些其实代表的是他的学术发展脉络。同时也会给你在何导师联系的时候增添很多的话题
[深夜(淅江省)]:当年北大你的那个专业招收多少人啊
[吴本文]:招生简章上说的是招9个,其中有5个是保送的。大概是近一百人报吧
[主持人]:您给大家总体讲一下专业课的复习吧
[吴本文]:专业课的复习因人而异。如果你是跨专业的,那么我建议你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就要着手准备补课了。看看有关专业课的基础教材,或者到开设这个专业的院系去旁听课,如果是考的本专业,那么复习的时间可以稍稍的往后靠,但不管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杨的,整体的复习都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第一、专业课知识系统框架的搭建。选几本其他学校同样专业都开设的参考书,或者是该专业的通用教材,将这几本书的目录对比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参考书有各自编排的体系。将其归纳在一起,那么该学科的本科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面,就会清晰的呈现出来,专业课整体的知识框架也就会浮现在面前。这个时间大概在9月份之前就要完成。
第二、知识拓展。在通览了参考书大体了解该专业的知识面之后,就要开始进行相应的论文整理和学术专著的博览。以自己归纳出来的整个专业课全面框架结构为基础,把章节或者小标题甚至是该章节中的名词解释作为关键字,敲入“中国期刊网”进行相关的论文检索,最好是检索核心期刊的文章。“中国期刊网”在各个高校的电子阅览室里面。或者去电子阅览室的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上也能找到。如果遇到一些重要的章节,到图书馆去寻找专著进行阅读,不要求通读,但是要大概的浏览。如果每一个章节中的知识点都进行了相关的论文整理和专著的浏览,那么该专业知识整体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再局限于参考书目了。这个阶段的时间至少要在11月中旬之前结束
第三、以专业课试题为指导进行知识整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课试题一般都有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以这三大题型为标本,在备考的后期需要进行专题整理。所谓的专题是指以考试目标为导向,将目标专业的知识按照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进行归类整理。这种整理其实体现了构成目标专业知识的不同层次,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重点、难点、热点等等。
[anna ann(北京市)]:“看看”是指怎样的看法?比如过一遍或者一边看一边做一些笔记?
[吴本文]:你得需要先把该专业或者说该学科的基本情况做个了解。做到大概的浏览。如果量化一下,大概要知道该学科知识的20%。
[主持人]:有考生对北大的复试比较关注,您给大家讲一下吧。
[吴本文]:北大的复试总份额在整个研究生录取总分值当中提高到30%,在有一些院校复试的成绩在总分比例还要更高,在复试30%的比例当中,一般来说涵盖的这样几个部分:第一,复试的人数。因为北大采取差额的复试,我们占120:100,比如说招100人,要来120人的人复试。第二,需要提交的材料。在复试之前要需要提交一下自己的个人陈述。在个人陈述里面,你需要详细的向你未来的导师或者导师群做一个详细的你个人学习的一些规划,未来三年的或者未来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的自己如何应对这些研究生的学习、学习计划、生活计划,重点是在你未来的研究计划。
[吴本文]:北大的院系现在复试时采抽签的方式,所有参加复试来的人群,按照一个序号抽取不同的问题,抽取到序号的同学到前一个参加面试,后一个准备。这些问题一般来讲,和你的专业课是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你所报考这个学科的基础性的问题、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或者是导师所关心的问题。
有一些院系在英语口语和听力做单独的考试,有一些院系不一样,放在整个复试10分钟之内,如果是单独分开进行听力的考试,那么你就要关注一下在3月7号、8号成绩公布之后,在4月初之前都会公布相应的复试的具体的细则和条例。
至于面试时的穿着,注意一下,整洁大方,干净,最好。男生穿西装打领带,女生穿的阳光一点。不同的导师会对不同的学生感兴趣。所以在面试之前就需要了解一下相应导师的偏好了。是重学术型还是重应用型。策略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您再给大家讲一下复习中的心态吧,心态如何调整。
[吴本文]:心态的问题是任何一个考研的学生都遇到的。其实考研有人把它说得很凄惨、有人说得很壮烈。我认为考研是一段时间内、一段特殊日子里面的一种生活方式,你要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不管你现在是适应还是不适应,你要被迫、被动的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和孤独为友、寂寞为伴。
我记得当时写了十六个字,一直激励我走完最后考研的路:清零心态、拒绝诱惑、恒守目标、誓考北大。对于考研的朋友,多认识几个研友会对考研的信息交流和心态的调整会有很大的帮助。当你的准备考研的努力成为一种习惯以后,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了。反而当你考完研之后会有浓重的失落感。珍惜、拼搏!
[主持人]:今天的嘉宾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感谢吴文本师兄,也感谢大家的参与。